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麻醉方法

基本麻醉方法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形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之一是良好的麻醉。由于丙泊酚可引起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在诱导前应抽好阿托品1mg,麻黄碱30mg备用。特别是以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比例很高。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更为普遍,因其镇痛完善,作用时间不受限制,兼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可用于术后镇痛。

整形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之一是良好的麻醉。与接受一般外科手术的患者相比,接受整形手术的患者通常具有下列特点:对手术结果的期望值过高,部分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对痛觉较敏感,曾经多次手术而对麻醉药有一定的耐药性,另外,还可能伴有程度不等的解剖畸形如小颌畸形、张口困难等,由此给麻醉带来相当的困难和危险。此外,很多整形手术要求患者术后长时间制动或固定于某种特殊的体位,以防止因皮瓣坏死或创缘裂开等而造成的手术失败,因此对麻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介绍几种常用麻醉方法。

1.全麻 主要介绍丙泊酚(异丙酚)快速诱导法。丙泊酚剂量为1.5~2mg/kg,注入时宜稍慢,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由于丙泊酚可引起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在诱导前应抽好阿托品1mg,麻黄碱30mg备用。在诱导过程中,可快速扩容。遇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时,可对症处理;或及时进行喉镜显露。全麻术后管理:

(1)防止躁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多与镇痛不全和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内导管有关。在使用强效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而又未加用适量镇痛药的患者,苏醒期往往因疼痛刺激而躁动。在已苏醒或接近完全苏醒的患者,如未能及时拔管,也往往导致强烈的躁动。躁动不仅可使缝合的创口裂开,游离皮瓣或转移皮瓣下淤血;也可使血管收缩,影响带血管蒂皮瓣或组织的血供,从而导致手术的失败。

(2)防止恶心、呕吐:很多全身麻醉药都可引起恶心、呕吐。特别是以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比例很高。恶心、呕吐不仅可污染手术野,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可导致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在呕吐时由于腹肌的强烈收缩,腹腔内压急剧升高、使血压骤升,有可能导致渗血增多,从而使皮瓣下积血而致皮瓣坏死。

(3)防止血压波动:在全身麻醉的苏醒期,患者常因疼痛、气管内导管刺激而发生血压骤升、持续高血压等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否则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有效镇痛、及时拔管、防止缺氧等均有助于循环功能的稳定。对严重高血压者,还可用乌拉地尔2~5mg/次静脉注射,直至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总量通常不超过15mg。

(4)全身麻醉苏醒期缺氧多发生于气管内导管拔除后,多系通气不足所致。一般经面罩给氧、辅助呼吸等处理即可逐渐恢复正常。如因肌松药残余作用所致,可以阿托品1~2mg,新斯的明1~3mg拮抗。如系镇痛药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0.4~0.8mg静脉注射对抗。

2.局麻

(1)局部浸润法:常用于植皮等表浅部位的手术。常用药物为0.5%~1%利多卡因加约1∶10万的肾上腺素,一次麻醉总量利多卡因不超过400mg。实施浸润麻醉时,应采用一针技术,即仅在第1针进针时有痛感,其后即注射局麻药液,使针头始终在已阻滞的范围内前进。

(2)区域阻滞法: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周围组织,阻断该区域的神经传导,以达到麻醉的目的。常用于眼、耳、鼻等的美容手术。

(3)神经阻滞法:将局麻药注于神经干或丛的附近,使其支配组织麻醉的方法,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头、面、颈及上肢部位的手术。所用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依阻滞的神经粗细和位置而定。常用药物为1%~2%利多卡因、0.3%丁卡因、0.25%~0.5%布比卡因等。

(4)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脊髓麻醉(腰麻)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更为普遍,因其镇痛完善,作用时间不受限制,兼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可用于术后镇痛。

(5)肿胀麻醉:是脂肪抽吸体形塑造首选的麻醉方法,优点是麻醉效果好、抽吸量多、局部出血少、手术安全。具体方法是:首先配置肿胀麻醉液,利多卡因的浓度为0.05%~0.1%,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200万~1∶100万,碳酸氢钠的浓度为0.1%。将肿胀液直接缓慢地注射在皮下,以60~80ml/min的注射速度,注射量是吸出量的1~1.5倍,使抽吸区中或重度肿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