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特点】 大多数黑痣在出生后2~6年出现,属于后天性黑色素痣(melanocytic nevus,MH),到20岁前几乎身体上所有的黑痣都已显现出来了。黑痣的自然病程十分稳定,自然消退、明显增大及恶变等在黑痣的病程中均较少见。每个人全身黑痣的数目是不一致的,正常人体表平均存在15~20颗黑痣。1%~2%人患有先天性黑色素痣---出生即已存在或1岁内变得明显的痣。绝大部分的黑痣分布在皮肤上,但少数也可分布于口腔、阴道等鳞状上皮覆盖的黏膜,甚至还见于腋窝等浅表淋巴结的包膜上。
【分类及临床表现】
1.交界痣、皮内痣及混合痣 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即黑色素细胞在皮肤组织层次上的分布可将黑痣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及混合痣。
(1)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病灶分布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大多数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出现。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淡棕色至黑色的斑块或轻度隆起皮面的丘疹,直径多为0.6~0.8cm,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无毛发。交界痣可发生在皮肤及黏膜的任何部位。发生在手掌、足趾及外阴部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
(2)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病灶分布在真皮内,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为半球形隆起皮面、淡褐色或皮色的小肿物,直径多在1.0cm之内。表面光滑,有时中央可有一根或数根毛发。
(3)混合痣(compound nevus):兼有交界痣及皮内痣的特点,分布在表皮层及真皮层,有时也可扩散到真皮下至脂肪层,多见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为隆出皮面的、褐色至黑色的丘疹或斑丘疹,界限清晰,常生有毛发,四周见色素呈弥漫性减淡。
2.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ongential melanocytic nevus,CMH) 出生即已存在或1岁内变得明显的痣,无遗传倾向。CMH在深肤色人种比浅肤色人种更普遍,可分成小型、中型、大型和巨痣四类,前两类的区别尚未普遍接受。一般认为大型CMH指成年期直径≥20cm的痣。考虑到生长发育期皮面的扩大,新生儿及儿童应根据相应尺寸来评估。CMH的临床表现为直径通常>1cm,较后天性黑色素痣大,直径常>1.5cm。CMH的颜色在浅肤色人种从褐色至黑棕色不等,深肤色人种一般为蓝色或黑色。CMH的边界没有后天性黑色素那样清晰,形态可以不规则或不对称。一些CMH呈稍隆起皮面的斑块,并有毛囊和其他附件口扩大,形成鹅卵石和嵴状隆起的橘皮样外观。还以出现许多皱褶为特征,其表面点缀无数色素或无色素的丘疹和结节。大量较小的痣也可存在于包括掌跖的任何皮面,称之为“卫星痣”。
3.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tial melanocytic nevus,GCMH) 任何部位的黑痣面积在144cm2以上,或直径超过20cm,或肢体、躯干部痣面积>900 cm2,可诊断为GCMH,简称巨痣(giant nevus)。若病灶覆盖了耳郭、手或颜面部等特殊部位,形成较大影响,对修复的要求较高,即使面积达不到上述标准,也可诊断为巨痣。肢体上出现GCMH时,可累积整个肢体、全头皮、肩部、躯干大部,甚至同时出现于胎盘,形如帽、靴、肩垫、泳装或长统袜,也可能伴有其下的软组织特别是皮下脂肪的发育不良。
4.特殊类型的黑色素细胞痣 包括晕痣、气球细胞痣、发育不良性痣等。
【治疗原则】 黑色素细胞痣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一般对于直径>3mm的黑痣,用非手术治疗易致较明显的瘢痕增生,建议采用梭形切除,或分次切除,对于面积较大,直接切除后皮肤组织量不够覆盖创面的黑色素细胞痣,可以选择植皮或各种皮瓣覆盖。黑痣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化学灼烧法、电解、电烙等。非手术治疗易于普及,治疗较方便,对于直径在1~2mm的黑痣,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