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是重要的功能部位,活动范围广泛,皮肤薄而柔软,烧伤后较易发生瘢痕挛缩。颈部瘢痕不仅限制头部的运动,而且可影响下颌及下唇运动,严重者眼睑、鼻翼等均可受到牵连,甚至影响呼吸。小儿及青少年的颈部瘢痕挛缩还可影响脊柱、颌骨等的正常发育。
【分度】 根据瘢痕挛缩对颈部功能的影响及对邻近器官牵拉程度将其分为四度:
1.Ⅰ度 单纯的颈部瘢痕或颈胸瘢痕。位置限于颌颈角以下及胸骨上;颈部活动不受限或后仰轻度受限,饮食吞咽不受影响。
2.Ⅱ度 颏、颈瘢痕粘连或颏、颈、胸瘢痕粘连。挛缩瘢痕将几个部位粘连在一起;下唇外翻,但能闭合;颌颈角消失,颈部后仰及旋转受限;饮食、吞咽有一些影响,但不流涎,下唇前庭沟尚存在。
3.Ⅲ度 下唇、颌、颈粘连。下唇、颏部和颈前区粘连在一起,颈部处于强迫低头姿势;下唇严重外翻,口角、鼻翼甚至下睑均被牵拉向下移位;不能闭口,发音不清,流涎不止,饮食困难。
4.Ⅳ度 下唇、颏、颈、胸粘连。瘢痕上起下唇下缘、下至胸部,挛缩后四个部位都粘连在一起,颈部极度屈曲;颈胸椎后突,出现驼背,不能仰卧及平视;不能闭口,流涎不止,饮食、呼吸都发生困难。
【治疗原则】
(1)成人Ⅰ、Ⅱ度瘢痕挛缩畸形一般在创面愈合6个月左右瘢痕稳定后手术,Ⅲ、Ⅳ度的严重挛缩生活困难者应早行手术,小儿瘢痕挛缩可能影响发育更应及早手术。
(2)轻度的颈部蹼状瘢痕挛缩或纵行瘢痕牵扯,可采用局部皮瓣、Z成形术或四瓣成形矫正。范围较广的严重瘢痕挛缩,需切除全部或部分瘢痕。颈前区瘢痕基本上按瘢痕的外形予以切除,但应注意纵向的切口宜做成锯齿状或大的弧线,避免纵向直线瘢痕再次挛缩。如颈前区全部均为瘢痕,则两侧的切口应达到颈侧面或耳垂之后。颏部有瘢痕并有下唇外翻者,则应将瘢痕切除直达下唇唇红缘处,切除的下界可达到锁骨的稍下方和胸骨切迹。
(3)瘢痕切除必须彻底,如有颈阔肌挛缩,应将其一并切除,充分剥离出颌颈角。如颌颈角仍不明显,可在颌颈角处将颈阔肌连同其下方的脂肪结缔组织横行切除一条并显露舌骨,予以加深。也可从颌颈角横行切开,向前方翻起一个包括颈阔肌和颏下的脂肪结缔组织在内的组织瓣,将此瓣的游离缘翻转向前,缝合固定在颈部的前下方。这样既加深了颌颈角,又增加了颏部的丰满程度,使得颈前曲线更接近自然。极度严重挛缩病例需要多处交叉部分切断挛缩的甲状软骨前肌群的肌膜、肌纤维。瘢痕面积广泛而供皮区又十分有限者,以颈部瘢痕松解为主,不一定要完全切除瘢痕组织。
(4)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一般用厚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功能和形态均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尤其同时存在肩胸部瘢痕时,皮片移植成为较好的选择,但颈部植皮极易发生回缩,术后必须及时采取抗挛缩处理,较常用的有弹力绷带、海绵围领及各种颈托固定,至少坚持6个月以上。周围有条件者可应用颈侧、胸、肩区等局部皮瓣修复,效果稳定可靠,术后不易再次挛缩。但皮瓣转移手术的范围比较广泛,创伤大,手术操作时间长,供瓣区会遗留瘢痕畸形,且皮瓣外形多臃肿,需二次手术修整。有条件者采用局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