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性坏疽感染的特点

气性坏疽感染的特点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高原战时伤口气性坏疽菌群污染率很高,但真正发生感染者甚少;观察伤道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20只犬,1周内无1例发生气性坏疽。这主要是因为气性坏疽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病原菌、开放性创伤和适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三者缺一不致发病。

气性坏疽(clostridial myonecrosi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前者一般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发展迅速,全身中毒症状重,病死率高(国内资料报道为20%~50%);后者常为单独的厌氧菌感染,全身症状轻,不累及肌肉组织,发病缓慢,病死率低,通常所指气性坏疽即系芽孢菌性肌坏死。

1.发病率高 在1962年高原某次战争中作战伤员发生气性坏疽5名,感染率是0.3%,有4名非常严重做了截肢术。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平时创伤救治中也时常发生这样的严重并发症,胡湘林等报道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 800m(1例)4 500m(3例)和4 700m(2例)等不同高度均有气性坏疽发生;高广森报道新疆某医院1990~1996年期间收治开放性外伤后并发气性坏疽15例。

2.两种以上厌氧菌污染率高 气性坏疽是由梭形芽孢杆菌所引起,属革兰阳性杆菌。虽为厌氧性,但能形成芽孢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衣物、泥土、人畜粪便和肠道中。在西藏拉萨、亚东和错那59份土壤标本厌氧菌抽样调查中分离培养出27种100株厌氧菌,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产气荚膜杆菌、球胞杆菌、诺维杆菌、坏死梭菌、细薄梭菌、溶组织梭菌,已知产气荚膜杆菌、诺维杆菌和溶组织梭菌的A型可引起气性坏疽。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 658m)弹道细菌学研究表明:124份伤道出入口处标本均检出需氧菌,其中120份同时检出厌氧菌(混合感染率为96.8%);伤道内有两种以上厌氧菌污染者占91.7%。创口内分离菌与当地泥土及动物皮毛检出菌种一致,提示伤道厌氧菌污染与泥土、皮毛、衣物有关。

3.潜伏期短 一般为1~5d。高原战时伤口气性坏疽菌群污染率很高,但真正发生感染者甚少;观察伤道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20只犬,1周内无1例发生气性坏疽。这主要是因为气性坏疽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病原菌、开放性创伤和适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三者缺一不致发病。高原地区大气压低,空气中氧含量低,因而更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和繁殖,在有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同时高原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后送困难、伤口清创不及时等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易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良,伴有下肢广泛的肌肉损伤、开放性骨折、长时间使用止血带、过紧的外固定和筋膜间隙综合征等情况下,易发生气性坏疽。

4.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与平原地区相似 但应特别注意高压氧和过氧化氢在气性坏疽治疗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