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诊断指标

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诊断指标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湿热所致的关节炎,已具备主要标准中多关节炎,只要再加上1项主要表现或2项次要表现,并有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即可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总之,具体患者的诊断,必须全面考虑病情,综合分析,作好鉴别诊断,不可过分强调上述标准。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邻近骨组织有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发热、关节炎、心脏损害和ESR增快,需与风湿热鉴别。

有关节炎表现的风湿热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或漏诊,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①咽拭子培养和链球菌抗体检测以确证是否存在链球菌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90%;②要重视不典型和轻症关节炎的存在;③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确定有无亚临床型心脏炎;④实验室检查可明确有无活动性炎症存在,如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有较高的阳性率;⑤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通过综合分析,建立正确的诊断。

1.风湿热的诊断标准 关节炎是风湿热临床表现的一个部分,风湿热诊断标准主要参照修订的Jones诊断标准(美国心脏病协会1992),现介绍如下。

(1)主要标准:①心脏炎;②多关节炎;③舞蹈症;④环形红斑;⑤皮下结节。

(2)次要表现:①关节痛;②发热;③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等增高;④心电图有P-R间期延长。

(3)有前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咽拭子培养或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增高。

如具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并有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风湿热所致的关节炎,已具备主要标准中多关节炎,只要再加上1项主要表现或2项次要表现,并有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即可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需要注意的是,如有隐匿发病或缓慢发展的心脏炎合并多关节炎时应高度警惕风湿热所致的关节炎,有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历史或有风湿热所致的关节炎病史等均提示有再发的可能。总之,具体患者的诊断,必须全面考虑病情,综合分析,作好鉴别诊断,不可过分强调上述标准。

2.风湿热病情活动性的判断 风湿热病情活动性的判断尚无统一指标,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近期有上呼吸道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②有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心悸、发热等全身症状;③有游走性关节痛;④有心脏炎的表现;⑤有ESR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⑥抗风湿治疗2周,如病情好转,提示有病情活动。

3.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较大,女性多见。特征是多发性对称性掌指等小关节炎,伴有“晨僵”和手指梭形肿胀,后期出现关节畸形。临床上心脏损害较少,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心包病变和瓣膜损害。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邻近骨组织有骨质疏松。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2)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Poncet病):本病发病比较缓慢,体内非关节部位常有确切的结核感染灶,可有结核病的消耗症状,经常伴发结节性红斑,极少侵犯心脏。虽经常有反复的关节炎表现,但一般关节情况良好,X线显示无骨质破坏。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消退。

(3)其他:需与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感染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外周关节炎相鉴别。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有时在外周关节,如膝、踝、腕、髋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症状,但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不难发现各自的临床特点。如赖特综合征除发热和关节炎,还可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病程中出现的结膜炎、尿道炎和关节炎三联征,HLA-B27多为阳性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发热、关节炎、心脏损害和ESR增快,需与风湿热鉴别。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有造血系统和肾损害、抗结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等与风湿性关节炎不同。关键是要细心观察,做必要的检查,适当地追踪,必能取得正确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