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热瘀滞气血运行不畅

湿热瘀滞气血运行不畅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先辨寒热虚实、标本先后 痹证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不通所致。3.临床用药,讲究归经 温热痹多发于四肢,而中药除了性味功能外,尚有归经的特点,每一药物都有其善走的经脉与部位。4.配合食疗,强健脾胃 脾胃功能的强弱与湿热痹的疗效、预后、转归等有密切关系。气血充盈则筋脉关节得以濡润,四肢肌肉有所禀受。[商阿萍,路洁.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河北中医,2008:28]

1.先辨寒热虚实、标本先后 痹证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不通所致。为虚实夹杂之证,而湿热痹多是先受外邪郁久化热,湿热交蒸,阻于筋脉关节而成,实是标热而本寒。其特点为关节红肿热痛,或见发热、口渴不欲饮、舌红、脉数。临床立法遣药时,首当祛邪,扶正为辅,治宜清热利湿为法,方用四妙散或吴鞠通的宣痹汤化裁,兼风者加秦艽、忍冬藤;热势较重者加黄柏、生石膏、知母,寒热夹杂者寒热并用。

2.湿热痹不避温通 湿热痹为痹病中的一个证型,痹病其病机为“痹”,治疗主要在通。而湿热痹亦不避温通,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湿热久遏于筋脉关节,阳气不能宣散,湿热与阳气相搏,闭阻不通,单纯清热利湿,痹阻不能宣达,必借辛温宣散,则热邪能透,湿邪蠲除,痹病已愈。临床常借桂枝为反佐,令痹邪宣散、发越。使邪有出路。桂枝本为辛温之品,原非湿热所宜,但湿为阴邪,非温不解,且有通血脉、调营卫之功,以化血脉中阴浊之气,血气和则痹邪除。

3.临床用药,讲究归经 温热痹多发于四肢,而中药除了性味功能外,尚有归经的特点,每一药物都有其善走的经脉与部位。下肢疼痛者多选木瓜、牛膝;属风湿证者多选防己、木通、黄柏、蚕沙;腰部疼痛多选独活、狗脊、桂仲、桑寄生。并常配以活血、祛痰类药。因津停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有碍气血流畅。祛痰药常选白芥子、僵蚕、胆南星、半夏;活血常选桃仁、姜黄、赤芍、全蝎、地龙等。一方面可制约风药之燥;另一方面又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配合食疗,强健脾胃 脾胃功能的强弱与湿热痹的疗效、预后、转归等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充盈则筋脉关节得以濡润,四肢肌肉有所禀受。故在治病的同时,可配以食疗,以木瓜、忍冬藤、丝瓜络煎水,煮薏苡仁、粳米、赤小豆为粥,健脾益胃,清热利湿,疏通经脉。脾胃强健,则湿浊饮邪难以蓄积为患,达到培土胜湿,治病求本之目的。[商阿萍,路洁.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河北中医,2008(4):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