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王以文医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王以文医案)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11月19日因突然头痛并昏倒急诊入院,经检验,确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镇静、降压、止血、能量剂多日,仍然头痛剧烈,不能转侧,呕逆频繁,羹汤难入,烦躁不眠,大便6日未解,特邀先师会诊。服2剂后,大便已畅,头痛减轻,呕逆已停。是案出现脉证不符,先师认为纯系热炽阳明,燥屎炼结,津液受劫,脉道涩滞使然,断非寒象。历代本草皆云阳亢出血者,忌用桂枝,先师认为大队沉降寒凉诸药,稍佐温热之桂枝。

刘某,男,30岁。

1980年11月19日因突然头痛并昏倒急诊入院,经检验,确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镇静、降压、止血、能量剂多日,仍然头痛剧烈,不能转侧,呕逆频繁,羹汤难入,烦躁不眠,大便6日未解,特邀先师会诊。诊见面色微红,神识欠清,唇干口臭,腹硬满痛拒按,四肢无偏瘫,舌红苔黄,脉呈弦迟。辨证:阴虚阳亢,阳明热炽,津伤失濡,瘀痰阻窍。急则治其标,法取引血下行,通腑豁痰。药用:

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各30克,寒水石20克,僵蚕、麦芽各15克,牛膝、生大黄(后入)、玄明粉(冲)各10克,桂枝4克,生甘草5克。

服2剂后,大便已畅,头痛减轻,呕逆已停。守方去玄明粉、石膏、寒水石、桂枝,加生地黄、夜交藤各20克,丹参30克,大黄改用熬制。连服5剂,神静卧安,饮食稍进,续转滋阴养血为主,调理2个月,病愈出院。

【按语】 先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颇有心得。尝以《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及《血证论》“冲为血海,其脉附于阳明,未有冲气不上逆而血上逆者”之说,点明阴虚阳亢,下虚上实,血随气升,冲激于脑而出血,乃其主要病机。强调急性期当以引血下行为大法,常用大黄、丹参、牛膝泄血热,化络外渗出之瘀块并导血下行;予龙骨、牡蛎平肝降逆,以平冲激之势;佐僵蚕、地龙以通络化痰。势缓后转滋养肝肾为主。以使阳平阴秘。

是案出现脉证不符,先师认为纯系热炽阳明,燥屎炼结,津液受劫,脉道涩滞使然,断非寒象。历代本草皆云阳亢出血者,忌用桂枝,先师认为大队沉降寒凉诸药,稍佐温热之桂枝。绝无动血之虞,只会缘其反佐,因势利导,血行循常。药后危象迅去,表明先师析理精辟,辨治有独到之处。

【出处】 张关荣. 王以文辨治疑难病症举隅.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7):2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