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某,女,74岁。1980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痛近2年。痛甚连胁,胸闷,口淡,口苦,纳差,大便烂。舌质瘀淡、苔厚腻,脉弦细。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兼血瘀。治则:疏肝理气兼以祛瘀。拟四逆散加减:
柴胡10克,郁金15克,佛手12克,枳壳12克,白芍20克,延胡索15克,瓜蒌仁12克,法半夏15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天花粉15克。配合胃散二号,每日3包,每包3克。
服6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胃纳增加。后去花粉加五灵脂15克。继续服6剂,疼痛消失,仍感胀,稍有嗳气,去瓜蒌仁加青皮10克,香附10克以调治。
【按语】 此例由于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之见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配合柴胡以行气消胀;郁金、佛手二药替入肝配合柴胡以柔肝、舒肝、止痛。白芍、甘草,酸甘入肝,养血柔肝,缓急安中,即《内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二药配合调理肝脾,缓急止痛。胸脘胁痛之由于行气横逆者,常以疏肝理气药为主,而理气药大多性味香燥,因此用白芍、甘草可防香燥太过伤阴。同时,柴胡、白芍常配伍同用,能加强疏肝镇痛效能。舌质瘀,胸闷,据梁老经验,初痛在经,久痛入络,久痛则出现气滞血瘀。提出初痛注意行气、柔肝、疏肝;久痛养脾胃和营。同时,用延胡索、五灵脂以活血祛瘀,配当归加强活血,且以和营。故患者经服12剂后,疼痛消失。
胃散二号(白芍1 000克,甘草500克,延胡索1 000克,五灵脂500克,共研成粉末,1日3次,每次3克)。
【出处】 朱秉匡,张绍石. 名老中医梁乃津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经验. 新中医,1982(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