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结肠炎(胡建华医案)

慢性结肠炎(胡建华医案)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复泄泻4年,加剧1个月。患者有慢性泄泻史4年,反复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曾做乙状结肠镜检查,提示为“慢性结肠炎”。药后腹痛腹胀缓解,腹泻减轻,日行2次,便质稀薄,偶有黏胨,畏寒乏力,纳可寐安。予理中汤、痛泻要方、香连丸诸方配合加减,疗效显著。焦楂曲、禹余粮有消导助运、涩肠止泻之功,一般腹泻,均可用之。

徐某,男性,21岁。初诊:1997年11月3日。

反复泄泻4年,加剧1个月。患者有慢性泄泻史4年,反复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曾做乙状结肠镜检查,提示为“慢性结肠炎”。近1个月来便行稀薄,每日3~5次,夹有黏胨,伴腹胀纳少,便前腹痛,畏寒神疲。舌质淡胖,苔根薄黄腻,脉细带弦。证属脾虚中寒,运化失司,肠热内蕴,气机不畅。治宜健脾温中,清肠化湿,辅以抑肝理气。处方: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9克,炮姜6克,炒防风9克,木香9克,大腹皮12克,秦皮9克,黄连3克,白芍药30克,焦楂、曲各15克,禹余粮30克。7剂。

二诊:1997年11月10日。药后腹痛腹胀缓解,腹泻减轻,日行2次,便质稀薄,偶有黏胨,畏寒乏力,纳可寐安。舌质淡胖,苔根腻,脉细弦。原方加熟附子6克。14剂。

三诊:1997年11月24日。便软成形,日行1~2次,无黏胨,畏寒乏力好转,舌苔根腻渐化,余症同前。治守原法。原方去大腹皮、黄连、禹余粮,加怀山药12克,陈皮9克,制黄精12克。14剂。

以后,患者又坚持服用上方2个月,症情稳定,未发而停药。

【按语】 本案为脾胃虚寒而肠中湿热留恋,复因脾弱肝旺,肝气犯脾,形成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之证,此类患者临床颇为多见。治宜健脾温中,清肠化湿,抑肝扶脾,即虚实兼顾,寒温并用。予理中汤、痛泻要方、香连丸诸方配合加减,疗效显著。胡教授常用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辅茯苓以和中化湿。气虚偏重者,有时也可加用黄芪,但兼有气滞湿阻、腹胀纳少者,则避而不用。对于温中止泻,一般用炮姜为宜。理气多用木香,以助脾胃之运化。如有脐腹冷痛,可加少量熟附子、肉桂以温中止痛。在升清止泻方面,一般先用炒防风取其兼有“风以胜湿”之意;进而可用炙升麻以升举清阳之气,其力较防风为强。如《菊人医话》中提到:“东垣用升麻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若肠中湿热留恋,便下夹有黏胨,秦皮为必用之药,既能苦化湿热,又可清肠止泻;如黏胨偏多,再加苍术以燥湿,效果较好。久泻便有脓血,可加白头翁、黄连以清热解毒。焦楂曲、禹余粮有消导助运、涩肠止泻之功,一般腹泻,均可用之。本案初诊用炮姜温运脾阳,二诊加入熟附子温运力宏,助阳不恋邪,秦皮、木香、黄连清化湿热,祛邪而不伤阳。

【出处】 《胡建华学术经验撷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