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菌痢(医案)

慢性菌痢(医案)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市某医院西药治疗20余日,泄痢仍无好转,建议转中医诊治。辨证属脾气虚弱,健运失常,久痢伤阴,阴损及阳。乃为气血、阴阳失调之肠澼之证。因其痢久阴阳互损,故取干姜、制附片温其阳,配连、柏制其浮阳而坚其阴,加之广木香、鸡内金等理气消导。诸药并用,标本兼顾,气血阴阳相调,遂能达到痢止脾健,脏腑气机调和之目的。

张某,男,2岁,1965年5月4日就诊。

其母代诉:患孩久痢1月余,每日泻下5~10次不等,时兼红白黏液,并伴低热,眠纳欠佳。经市某医院西药治疗20余日,泄痢仍无好转,建议转中医诊治。诊见:精神萎靡,体质消瘦,四肢欠温,皮肤弹性差,目眶凹陷,体温38℃,小便黄,量少,舌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在气关。辨证属脾气虚弱,健运失常,久痢伤阴,阴损及阳。乃为气血、阴阳失调之肠澼之证。治以健脾止泻,调理气血阴阳。处方:

乌梅、当归、党参各6克,干姜、制附片、川黄连、黄柏、鸡内金、广木香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6次服。

患儿服上药3剂后,渐见热退神安,泄痢次减,食量渐增,续以上方适加健脾益气之品。5剂后,诸症告愈。

【按语】 患儿泄痢日久,脾土受损,加之治疗延误,病情缠绵,致使脏腑气机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药用乌梅酸涩止泻治其标,配以党参、当归补其本,调理气血。因其痢久阴阳互损,故取干姜、制附片温其阳,配连、柏制其浮阳而坚其阴,加之广木香、鸡内金等理气消导。诸药并用,标本兼顾,气血阴阳相调,遂能达到痢止脾健,脏腑气机调和之目的。

【出处】 舒忠民. 洪竹书老中医运用单验方治疗杂症举隅. 新中医,1989(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