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某,男,49岁,昆明市人。1939年3月。
初诊:患者年近五旬,初病喘咳痰凝,早晚恶寒。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病不减,夜间烦躁尤甚。1周后,卧床不起,扶送来诊。症见头痛身疼,恶冷,午后热势较甚,无汗。大便秘,小便黄。烦躁不安,脘闷食少。脉象浮紧滑数,舌红,苔黄燥。此系表寒闭束,肺胃伏热不清,治拟大青龙汤加味。处方:
生麻黄6克,桂枝木6克,光杏仁9克,生石膏9克,粉葛根9克,生甘草3克,炒枳壳6克,生姜1片,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后得汗,头疼身痛顿减。恶寒已罢,热势退大半。但咳喘,痰凝带血,鼻衄。唇焦口燥,思冷饮,夜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脉弦滑,舌红苔黄。此表寒已解,伏热外现,肺燥,胃火熏灼。续拟清热、润燥、除烦,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鲜京竹叶50片,生石膏24克,生麻黄3克,光杏仁9克,麦冬9克,天花粉9克,炒黄芩6克,焦栀子3克,淡豆豉2.4克,白茅根15克,净枇杷叶3片,鸡内金2个(烧),谷芽、麦芽各9克(炒)。
三诊:上方服2剂,脉转和缓,舌红润。痰血及鼻衄已止,仅有微咳,其余诸症平息。此属病后气弱阴虚,肺胃余热不净,心神不足。宜续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处方:
玄参9克,麦冬9克,炒知母6克,天花粉9克,炒杭芍9克,净枇杷叶3片,炙款冬花9克,炙紫菀9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粳米16克,广橘络9克。
【按语】 病本太阳伤寒,兼有里热,投桂枝厚朴杏子汤,致表寒未除,引动里热化燥。乃转用大青龙汤治之,表寒解,肺胃伏热外观,再以竹叶石膏汤加栀豉、玄参、麦冬等方药,清热养阴,使肺胃热除而病瘳。
【出处】 《姚贞白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