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述行经腹痛6年,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每遇行经则腹痛难忍,甚至休克,不能上班,月经量少不畅,夹有紫红血块,畏寒喜温,腰酸乏力,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冲任气滞,胞宫寒凝,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施以温针,30min后疼痛缓解,嘱患者在月经来潮前7~10d开始治疗,每月治疗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未见复发。

【穴位选择】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寒湿凝滞:温经散寒祛湿,通经止痛,取关元、水道、地机、三阴交、肾俞、次髎。气血两虚:益气养血,调补冲任。取气海、足三里、膈俞。肝肾亏损:补益肝肾,取命门、肾俞、关元、肝俞、太溪。

【操作方法】 患者取卧位,针刺部位以75%酒精常规消毒,采用32号不锈钢1次性毫针,对准所选的穴位,垂直快速进针,然后按照以下各穴不同的方向,进针1.5寸,留针30min,每日1次,每疗程10d。各穴位进针的方向:中极向下,三阴交向上,血海向上,肾俞向下,命门向下,关元向下。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

【功效主治】 行气止痛。

【经验心得】 痛经中医学认为与情志、外邪、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血运受阻,冲任脉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宫,不通则痛;寒湿之邪,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凝滞,运行不畅而痛;禀赋不足或久病或孕育过多,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经行之后血海空虚等导致胞脉失养,出现疼痛。凡经前经初痛,则为气血凝滞,多为实证,凡经后经行末期痛者,则为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多为虚证,此病病变部位在下焦,涉及肝、脾、肾、冲脉、任脉,故辨证分型选穴,采取皮下针刺的方法治疗痛经疗效较好,此外,针灸对原发性痛经不仅有镇痛作用,还能改善全身状况,调整内分泌,故采用针灸治疗痛经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治验:姜某某,24岁。自述行经腹痛6年,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每遇行经则腹痛难忍,甚至休克,不能上班,月经量少不畅,夹有紫红血块,畏寒喜温,腰酸乏力,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冲任气滞,胞宫寒凝,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施以温针,30min后疼痛缓解,嘱患者在月经来潮前7~10d开始治疗,每月治疗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未见复发。

【方剂出处】 赵虹.针灸治疗痛经42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