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症细胞病理学

炎症细胞病理学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 常见病毒:①单纯疱疹病毒;②巨细胞病毒。如柱状上皮细胞储备细胞增生,逐渐向胞浆丰富、呈多边形的鳞状上皮细胞的分化,称鳞状化生。2.亚急性炎症 以退变上皮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增生的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细胞学结核结节:由Langhans细胞和类上皮细胞集合形成,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一)上皮细胞炎症变化

急性炎症:①退化变性;②坏死。

慢性炎症:①增生;②再生;③化生;④不同程度退化变性。

1.鳞状上皮细胞 底层;中层变化大;主要细胞核改变明显;细胞形态也有一定程度变化。

(1)核:①核增大,比正常细胞大1倍,N/C比例大,核轻度畸形;②核固缩;③核碎裂。

(2)细胞形态:①明显异型、梭形;②星形;③蝌蚪状;④不规则形;⑤核轻度增大,深染畸形;⑥可能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⑦底层、中层细胞团,但大多数核形态、大小、染色正常,胞浆灰蓝色。

2.柱状上皮细胞 以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变化明显;成片、成排脱落;以固缩退变 为主。

(1)核:①固缩性退变,核体缩小,仅为正常的1/2大小;②核轻度不规则;③核染色质深染;④可见双核或多核,核呈固缩绳状。

(2)细胞形态:体积小,多呈锥形,胞浆深蓝色。

3.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 常见病毒: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②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细胞:①核与浆可见包涵体,对诊断有意义;②病毒感染核明显增大,有圆形淡染区,易误认为癌细胞。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分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感染呼吸道;Ⅱ型主要感染性器官。传播:①阴道上皮;②宫 颈;③主要鳞状上皮细胞,与宫颈癌有关。④形态特征:早期鳞状上皮细胞核中度或重度增大;嗜碱性,不透明玻璃样变性;偶见核呈空泡化;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包涵体,细胞核中心出现大小不一、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周围有亮晕,核边清楚,胞浆也可见包涵体;细胞可发生变化;电镜证实核内包涵体由单纯疱疹病毒颗粒构成。

(2)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主要侵犯婴幼儿;全身器官均可被侵犯,常见涎腺、肝、肺、肠、肾、膀胱、脑和肾上腺等。

细胞学特征:常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见到如下。

①核增大,大小20~40μm。

②胞浆与核内出现嗜酸性的包涵体。胞浆内包涵体较小,可为1个或多个嗜酸性粉红色包涵体,周围有亮晕。

核内包涵体巨大,大小8~10μm,包涵体周围有亮晕。早期核浆CMV包涵体较小,中期核包涵体,晚期胞浆包涵体减少;多瘤状病毒包涵体晚期缺乏与CMV包涵体不同;肾移植的受肾者、白血病病人、肿瘤病人易感染CMV病毒,胞浆出现CMV包涵体。

③电镜证实包涵体由巨细胞病毒颗粒组成。

(3)非病毒感染所致的包涵体

①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尿沉渣的上皮细胞内看到的红色嗜酸性包涵体是黏多糖,常见于膀胱外伤后和膀胱术后。

②铅中毒: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浆均能看到包涵体。

③肿瘤包涵体,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肝癌、神经鞘瘤等。

(二)上皮细胞增生、再生、化生的细胞形态

1.增生 非肿瘤增生,多由慢性炎症、理化因素所致。

(1)原因:①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增多;②数目多;③体积大。

(2)共同特征:①胞浆蛋白质合成旺盛,RNA增多,偏碱性,但胞浆少;②N/C比略大;③核增大;④可见核仁;⑤核分裂活跃。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①底层、中层多见;②核增大,比正常大0.5~1倍,少数染色质仍呈颗粒状;③核较大,形态正常,可见双核;④轻度核异质;⑤表层细胞正常。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增生:①核肥大; ②染色质粗,偶见块状;③可见双核、多核纤毛柱状上皮细胞;④核呈卵圆形,有时重叠,染色较深,胞浆丰富,游离端可见纤 毛;⑤核大小较一致;⑥染色略深;⑦储备细胞可增生成团脱落,成团,排列密,核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略深。

2.再生

(1)定义:组织损伤后,邻近正常组织生发层细胞分裂、增生、修复,称再生。

(2)再生细胞来自全部成熟细胞,易脱落,多见再生上皮细胞及增生活跃基底层。

(3)特点:①核大,可见双核、多核;②染色深,核染色质结块及核有时分裂;③核仁增大,增多;④胞浆偏碱性;⑤伴不同程度炎症细胞。

3.化生

(1)定义:已分化成熟组织在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作用下,其形态及功能均转化为另一种成熟相同组织的过程称化生。如柱状上皮细胞储备细胞增生,逐渐向胞浆丰富、呈多边形的鳞状上皮细胞的分化,称鳞状化生。常见于鼻腔、鼻咽、支气管、子宫颈管、子宫内膜等部位。鳞状化生由基底层开始,逐渐至表层,因此,在表层可见部分原来成熟的柱状上皮细胞。

(2)细胞形态特点:①鳞状化生,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②大小与外层细胞相似,成团、成排排列,排列紧密;③边缘清 楚,有时细胞间可见空隙,有间桥样突起;④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结块状; ⑤可见核仁;⑥胞浆中等量,红染;⑦N/C为1∶(1~2);⑧有时鳞状化生细胞团边缘附有少量柱状上皮,有时可见纤毛(化生不彻底);⑨化生部位常伴有慢性炎症,背景可见各种炎性细胞。

(3)不典型鳞状化生:核增大,核染色质粗,大小、形态异常。

(三)各型炎症细胞特征

炎症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4种类型,前3种按炎症病程分类,后者由特殊病原引起。

1.急性炎症 ①上皮细胞常有严重退化变性;②大量中性粒细胞;③可见吞噬细胞核,坏死细胞碎屑;④还可见组织无结构,呈团块状、网状、纤维状。

2.亚急性炎症 以退变上皮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增生的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见巨多核细胞,坏死型淋巴结炎可见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出现(图1-26)。

3.慢性炎症 ①成堆、成团增生上皮细胞;②浆细胞;③淋巴细胞;④组织细胞;⑤多核巨细胞;⑥其他炎性细胞;⑦变性坏死细胞少见(图1-16)。

4.肉芽肿性炎症 有特殊病原体,结核病以形成结核结节为特征,最常见于肉芽肿性炎症。细胞学结核结节:由Langhans细胞和类上皮细胞集合形成,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涂片可见下列几种特有细胞特征 (图1-5,图1-27)。

(1)类上皮细胞:是由组织细胞吞噬结核杆菌后变形而形成的。①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不规则圆形;②大小15~30μm;③核呈圆形、卵圆形、月牙形、狭长杆状、鞋底或黄瓜状,两端钝圆,核边薄;④单核如双核或多核又称Langhans细胞;⑤染色质呈疏松颗粒状;⑥核仁小,1或2个;⑦胞浆丰富,淡灰蓝色,有时呈灰蓝双染或空泡;⑧类上皮细胞伴脓样或干酪样坏死,有重要诊断价值;⑨结核早期在增生性淋巴结炎应注意仔细查找有否幼稚型类上皮细胞和非典型类上皮细胞,有助于诊断(图1-1~图1-3)。

(2)Langhans细胞:①由多个类上皮细胞融合而成;②大小35~200μm;③不规则圆形;④双核或数十个不等核,核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排列成马蹄状、环状,在细胞边缘,核大小、染色质与类上皮细胞极相似;⑤胞浆呈灰蓝色,在退化坏死病例可见胞浆红蓝双染,有空泡,偶见色素颗粒和空泡(图1-6至图1-8,图1-12)。

(3)干酪样坏死:①大量坏死组织及无结构,呈红蓝双染,有着色不均坏死背景;②有时可见淋巴细胞碎核,如伴继发感染或冷脓肿,可见数目不等中性粒细胞出现; ③此时注意查找退化残碎不全结核结节及类上皮细胞有助于诊断;④该期抗酸菌染色查到抗酸菌(+++)(图1-11,图1-13)。

(4)结核冷脓肿、干酪样坏死期:①此期外观呈脓性、血性或干酪样豆腐渣样,有大量坏死组织、破碎细胞残核碎影;②可见少数残碎不全退化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③可伴数目不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出现,并呈明显退化性变,抗酸染色查到抗酸菌(+++)(图1-12,图1-14)。

(5)淋巴结节:①淋巴细胞与组织细胞聚合形成结节,称淋巴结节;②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时,在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节Ⅱ期较常见;③此时仔细查找有否类上皮样细胞有助于诊断;④结核抗体(+)(图1-4)。

(6)结核结节:较多类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聚合或Langhans统称结核结节,多见于结核性淋巴结炎Ⅲ期(图1-9)。

肉芽肿与肉芽组织增生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均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纤维细胞、异物组织细胞、浆细胞。

不同点:肉芽肿必须以有多核单核巨噬结节形成为特征(图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