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脑损伤综合征

颅脑损伤综合征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高电位治疗。我们认为采用高电位全身治疗时配合电子笔局部穴位治疗效果更佳。人体处于高电位下加上电子笔局部点穴,起到了针灸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发挥了舒筋活血、调整全身气血的作用,提高肢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功能恢复。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损伤,以跌伤和撞伤为最多见,击伤次之。占全身各个部位损伤总数的20%左右,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2位。严重的颅脑损伤后,部分患者出现痴呆、失明、偏瘫、失语等器质性后遗症。

1.临床表现 各型颅脑损伤痊愈后,更多的患者陈述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动、忧郁、恐惧、怕乱、喜静等)、注意力涣散、易疲倦、多汗、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等症状,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痛,往往因脑力或体力劳动时嗅到特殊气味,听到噪声等而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腰穿发现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正常。这些症状出现多为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表现。这些症状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临床常诊断为“脑外伤后遗症”,即“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常见于轻度脑外伤后。

2.一般治疗 以心理治疗为主,解释说明疾病的本质,以减少、缓解患者对症状的焦虑和恐惧,生活规律和体育活动均有助于康复。

对出现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以减轻病痛,如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和中西结合治疗,针灸或物理治疗等。

3.高电位治疗 对调节颅脑外伤综合征有较好的效果。

广州军区总医院黄怀等报道,用高电位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5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即给予神经营养,改善循环,促进代谢以及对症治疗。另一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高电位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占60.7%;好转9例,占32.1%;无效2例,占7.2%;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8例,占28.6%;好转13例,占46.4%;无效7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雷振辉等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57例脑外伤后遗症,其中痊愈11例(占19%),显效25例(占44%),好转20例(占35%),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高达98%。

治疗方法为患者采用平卧位或坐位,每日1次,每次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时配合用电子笔结合经络学原理,全身或局部点穴,点穴刺激强度因人而异,其方法按头部-腰-腹部-上肢阴阳经-下肢阴阳经取、配穴,且根据不同症状,取不同的经络穴位。采用健、患侧经络穴位同时组穴,调节患者体内平衡,常取百会、风池、大椎、曲池、合谷、肾俞、足三里为主穴,辅以不同症状选不同穴位,每次选10~20个穴位,每次点刺5下,也可用滚动电极作用于局部和肢体,采用循经治疗。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采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其中2例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

潍坊市立医院报道用高电位治疗53例脑震荡后遗症,其中显效32例(占60.4%),有效15例(占28.3%),无效6例(占11.3%),总有效率为88%。

以上各医院的治疗效果不一,可能与疾病轻重程度不一样、治疗方法不同有关。我们认为采用高电位全身治疗时配合电子笔局部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高电位交变场的电场感应、极化和电离作用,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起到镇静、镇痛和催眠作用;能促进代谢,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况,减轻或消除神经细胞因能量消耗而产生的功能减退,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加强机体内在的抑制、镇静机制;还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使之趋于正常,促进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人体处于高电位下加上电子笔局部点穴,起到了针灸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发挥了舒筋活血、调整全身气血的作用,提高肢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功能恢复。

一般患者治疗2个疗程(20次)后,感觉头痛、头晕减轻,全身疲劳感减轻,继续治疗则入睡容易,少梦,起床后精神好,情绪稳定,心情好转,食欲增加,乐于和病友交流,整体病情进一步改善,疗效巩固,大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停用镇痛药、催眠药,证明其治疗效果确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