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赏析
成语寝食不安,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曹操83万大军压境,屯兵于江汉,孙权手下文武将士有的主降,有的主战,议论纷纷不一,使孙权心中七上八下。“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寝食不安,意即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如《战国策·齐策五》载有:“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孙权因为心事重重,因此睡不着来吃不下。又如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中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中也载有:“后主在成都,寝食不安,动止不宁”。琐事为何会引起寝食不安,食不甘味呢?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胃是接纳食物的,所谓“胃为水谷之海”,脾是主管消化食物的,所谓“脾主运化”。而七情中扰思又最容易损伤脾胃,扰乱消化机能,这就是食不甘味的道理。有个名叫奥尔夫的医生就在研究中发现,几乎每分钟胃的机能都受到情绪的影响。他报告了一个典型的实例,1865年阿汤九岁的时候,由于误吃了滚烫的肉杂碎,食道严重烫伤,后来疤痕收缩闭塞了食道。因此,外科医生在他的腹壁上开了一个洞,把漏斗从这里插入胃中;进食的时候,阿汤先将食物嚼碎,然后吐进漏斗,再用菜汤或用他所爱喝的啤酒把食团冲下。进食完毕,取下漏斗,再用纱布将洞口遮闭。阿汤就用这种特殊的方法进食,生活了60年之久。
医学家借助仪器观察了阿汤的情绪对胃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阿汤喜悦的时候,胃黏膜充血发红,胃的蠕动增加,胃酸的分泌也增多;与此相反,在他感到忧伤悲观的时候,胃黏膜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液的分泌也减少了。这时候如果安慰他,改善他的情绪,胃内的情况也可以随着好起来。
时至今日,科学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试,同样证明了情绪对胃机能的影响十分明显。如与试验的对象进行紧张的谈话,或者在他们感到焦虑、痛苦、愤怒、羞辱、内疚,甚至产生自咎感时,观察他们胃所分泌胃液的量,胃液的酸度,以及胃的运动都会发现其明显的变化。又如采用催眠暗示的方法,使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气愤、恐惧、抑郁、悲伤、失望等,则会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酸度下降,胃的运动减慢,不思饮食。一般说来,情绪波动会引起消化机能的变化,但随着情绪的平息,也会恢复正常,不致于引起胃肠疾病。但是,过分强烈或持久的不良情绪,有可能引起胃肠疾病。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生,除了与刺激性食物、遗传素质有关以外,更与紧张、焦虑、惊恐等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切忌争吵或训斥孩子,或在进食的时候,不要看书,或思考问题,因为在进餐时发怒,或思考问题,胃液的分泌会立刻受到抑制,影响消化,影响食欲。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引起胃病。进餐的时候,需要的是欢快、舒适、和谐的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吃饭时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外,还应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及就餐的环境,再加上干净整齐、明亮的餐室,舒适并使用朴素而雅致的餐具,听听悦耳的音乐,那我们吃起饭来就更会津津有味、馋涎欲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