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赏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中的“益州别驾、姓张、名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钁,即锄镐,额钁即头向前凸,头尖也是头向前凸。据此来看,张松年幼时,曾患过佝偻病,“额钁头尖”是佝偻病的典型表现。
中医观点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及钙,使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成形于骨骼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小儿发病早期,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头尖。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脊柱畸形,从而形成鸡胸龟背。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积极的家庭调护可有效防范小儿佝偻病。
1.加强防范: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始于胎儿期,怀孕末期3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孕妇应多晒太阳,居室内应经常开窗使室内充满阳光,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于冬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20万IU,一次或多次,或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IU,同时使用钙剂。新生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头三个月每日给予维生素D800~1000IU,以后每天减至400~500IU,连续服用;足月儿从1月起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500IU。不能坚持口服者可给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肌注,作用可维持2个月。婴幼儿期生长速度快,患儿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可以采用维生素D强化奶。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而有效的措施,平均每天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对体弱或冬春季,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每天生理需要量为400IU,如不能保证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一般北方小儿可给20万~40万IU,南方小儿可给10万~20万IU,于冬季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对曾有低钙抽搐或以淀粉为主食者应同时补充钙剂。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制剂。活动期患儿勿久坐、久站、早走,以防止骨骼发生畸形,活动期患儿特别是在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较快,此时要限制过多的活动,以防出现畸形。佝偻病严重者极易发生骨折,家长应加强对患儿保护,避免外伤而引起骨折。
2.更换衣物:佝偻病患儿常常出汗增多,极易汗湿衣被,家长要及时给患儿擦干汗液,更换衣物。但要注意避风,以免引起感冒。
3.多晒太阳:给患儿多晒太阳,每日1~2小时。不宜隔着玻璃晒太阳,玻璃会阻挡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于人体皮下的胆固醇,可使其转变成维生素D,故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有效方法。
4.调理饮食:调理饮食,增强营养,多食含维生素D和钙丰富的食品,如蛋黄、牛奶、动物肝脏、排骨、虾皮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钙的吸收,防止发生佝偻病。
5.补充钙D:维生素D制剂可以采用口服法或大剂量突击疗法。口服法适用于一般佝偻病患儿,初期患儿每天口服维生素D3制剂5000~10000IU,活动期每天10000~20000IU,持续1月后改为预防量。大剂量突击疗法适用于拒绝口服者,重症患儿或并发肺炎、腹泻、急性传染病者,可给予维生素D3制剂30万IU肌注,可根据病情注射1~3次,间隔2~4周,末次肌注后1月给予预防量口服。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补充钙剂,特别是使用大剂量突击疗法时,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或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肌注维生素D之前宜先补充钙剂2~3天,以免肌注维生素D后,钙大量沉积骨骼,引起血钙降低,诱发低钙抽搐。
6.体格锻炼: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可自行恢复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患鸡胸、漏斗胸或脊柱弯曲者,在佝偻病治愈后加强体格锻炼,如扩胸运动、俯卧撑、抬头等运动,一日两到三次,可加速畸形的矫正。严重下肢畸形至4岁后尚未自行纠正影响行走者,可考虑手术矫正。
7.中药治疗:中药可调理脾胃,补益肺气,从而有效地防止佝偻病的发生,常用的有“龙牡壮骨冲剂”,食欲不振者可选用江中健胃消食片,汗出较多者可选用黄芪精口服液,或用中药吴茱萸粉醋调外敷脐孔。
8.适时矫正: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可自行恢复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患鸡胸、漏斗胸或脊柱弯曲者,在佝偻病治愈后加强体格锻炼,如扩胸运动、俯卧撑、抬头等运动,一日两到三次,可加速畸形的矫正。严重下肢畸形至4岁后尚未自行纠正影响行走者,可考虑手术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