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暑与防暑

中暑与防暑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若症状不见好转,反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度中暑,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所以,夏季多喝热茶,有助防暑降温。

原文赏析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写道:刘备欲报兄仇,兴兵南下,先锋冯习说:“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于是先主移兵于林木阴密处避暑。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中写道: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炎酷,军马衣甲,皆穿不得。孔明令各部依山傍树,拣林木茂盛之处,与我将息人马,内外皆搭草棚,遮盖马匹,将士乘凉,以避暑气。

中医观点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应急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吞服一些解暑药,并给予清凉饮料,经过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若还有发热,体温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这时应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清凉含盐、含钾饮料及解暑药,同时查刮痧或针刺合谷、人中、太冲、大椎、风池等穴位;伴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若症状不见好转,反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度中暑,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除重症中暑需送医院急救处理外,恢复期大多回家调护,而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可在家庭护理中完成,因此,中暑在家庭护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家庭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求:气温是中暑发病决定因素,室内温度以凉爽、通风为佳,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保持人体正常温度在37℃,夏天由于人体散热主要通过蒸发来散热,由于高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温度高,通风不良,出汗减少,身体通过调节不能维持热平衡,使热量的体内蓄积引发中暑。当出现大汗,口渴,头昏眼花,胸闷等提示先兆中暑发生,此时应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必要时用电扇吹风,有条件者在空调房休息。

立即抢救: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积极降温:常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及针灸降温等,物理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全身大血管(头额、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擦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为宜;冰水冷敷枕部、腋下;高热中暑在物理降温时常同时应用药物降温,静脉输液补充体液以促进降温,同时针灸降温,炙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一般体温降至38℃时,则应停止各种降温措施,擦干皮肤,静卧休息。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以素食为宜,多饮绿豆汤,淡盐水、西瓜汁频饮,以清热解暑,鲜荷叶煎水代茶或凉水口服,均可预防中暑,中药宜凉服。

注意补钾:新近研究发现,凡中暑的病人,几乎都有血钾浓度下降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倦怠无力、心跳不规则等症状,严重时会呈现昏迷状态。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而具有说服力的试验:将缺钾的大白鼠放在酷热环境中,结果半数以上发生死亡,而补充钾盐者则全部安然无恙。由此可见,在炎热夏天,人们在日常膳食中应多配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茄子、番茄、黄瓜、榨菜、紫菜、海带、土豆、豆制品与桃子、香蕉、苹果、葡萄、西瓜、无花果等。同时,它们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故可提高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而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有条件者,也可取氯化钾口服液5~10毫升加冷开水适量冲饮,每日1次。

多饮茶水: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试验,他们将受试者分为3组,让他们呆在温度、湿度相同的房间里,第一组喝冷饮(碳酸类冰冻汽水)、第二组喝凉茶、第三组喝热茶(绿茶)。结果表明:散热止渴效果最好的是热茶组,冷饮组最差,凉茶组居中,说明饮用后让人最觉凉爽舒适的饮料是热茶。为何喝热茶可以防暑降温呢?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或超过体温时,体内的热量只能以出汗蒸发的形式来散热,当热茶进入体内后,“热”刺激了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中枢热敏神经元,信息传递至体温调节中枢,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汗液量增多,将人体深部的热带出体外,达到散热的作用。据分析,饮用热茶后,每出汗1克,将带走0.58卡热量,大约9分钟可使体温下降。这样产生的凉爽是持久的,从而在心底里感觉凉爽舒适。所以,夏季多喝热茶,有助防暑降温。

合理作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夏天中午天气炎热,应注意休息,尽量在早晚凉爽时劳动;作好个人防护,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作业应戴草帽,穿衣宽松、透气,浅色衣服,应设有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对于老人,慢性病者、孕妇、避免外出,保持室内通风,对于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时应停止劳作,到通风阴凉处休息,饮水,服用祛暑药,避免发展成重症。

刺血治疗: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血数滴,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适当按摩:对于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