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鼠疫成灾
公元1347至1348年间,欧洲黑死病——鼠疫大流行,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痛苦回忆。全欧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鼠疫,这次大疫,是对欧洲社会文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一场浩劫。不过这场浩劫也使人们学会了有关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
人体内的血管,越是接近心脏的动脉,其结构越粗壮。心脏根部的动脉较之于身体远端的动脉更加硕大、强韧,而身体远端的动脉,如脚、手、大脑、肠间膜、睾丸处的动脉,它们和静脉极其相似,以至于你难以用肉眼区分。其原因是,动脉离心脏越远,受到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小,随着距离的延长,这种冲击力最终就消失了,因此动脉看起来和静脉没区别。心脏通过搏动而泵出大量血液流入主动脉,血液随着动脉的分支而分流,越分越小,所以在身体的最远端,动脉看起来和静脉没有差别,不仅构造相同,而且功能也相同。除非心脏跳动得非常厉害,否则难以看到这些小动脉的搏动。
血液循环这一事实还能被许多来自动脉的事实所证明。为什么肺动脉会搏动?因为动脉的搏动来自于血液的冲击。为什么动脉的外膜在厚度和强度上与静脉膜差异如此之大?因为这有利于动脉承受来自心脏的振动和血液的冲击。所以,万能的上帝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考虑得那么周全。
动脉壁
正常情况下动脉壁比静脉壁厚,而且越靠近心脏的动脉壁越厚。这是因为动脉要承受来自于心脏搏动而产生的压力。只有厚实的动脉壁才不会使动脉轻而易举地破裂。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越是接近心脏的动脉,其结构与静脉的结构相差就越大。心脏根部的动脉硕大而坚韧,而在身体的远端,如脚、手、大脑、肠间膜、睾丸处的动脉和静脉极其相似,以至你难以用肉眼区分。其理由经过上述推论不难得出:动脉离心脏越远,受到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小,随着距离的延长,最终这种冲击力也就消失了,因此动脉看起来和静脉没区别。心脏通过搏动泵出大量血液流入动脉的干支和分枝,血液随着动脉的分枝而分流,越分越小,所以在身体的最远端,动脉看起来和静脉没有差别,不仅构造相同,而且功能亦相同。它们几乎没有搏动,除非心脏跳动得非常厉害,或者在细小血管或其他血管的膨胀处。
我们有时在牙齿中、肿大的瘤子中,以及手指中,可以感受到血管的搏动,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根据这一简单的例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而体弱的人,在其热病发作时,如果按压其手指,很容易感受到手指中的搏动现象。另一方面,当人们因某种原因而昏迷时,甚至出现窒息、神经衰弱等使心脏跳动缓慢的状态。这时不仅在手指中感受不到脉动,甚至在其手腕、鬓角等通常脉动明显的地方同样也感受不到脉动。资深的外科医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做截肢、切除肿瘤和受伤手术时,有时会看见血液不断被有力地喷出,因为血液来自动脉。但有时血液也会缓慢地流出来,尤其是在系上止血带的时候,因为这时血液来自动脉的分支,并且受心脏的影响较小。
从某种程度上说,肺动脉属于动脉。因此肺动脉不仅和动脉结构相同,而且像大动脉一样,其管壁紧密而厚实。但是,肺动脉经受的来自右心室血液的冲击力远远小于大动脉经受的来自左心室的血液强有力的冲击力。因此,肺动脉管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大动脉管壁的厚度,这相当于右心室壁与左心室壁相比的薄弱程度。同样的道理,肺的肌肉构造与身体的肌肉构造相比,相当于肺动脉分支的管壁与大动脉分支的管壁的差异。这些联系在机体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一个男子的肌肉越结实有力,其心脏也就越强健,心室里的纤维也就越多,他的心房和动脉也就越强健。与之相反,在那些心室平滑又没有瓣膜的动物中,如鱼、蛇、鸟等,这些动物的动脉壁和静脉壁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它们的心脏壁也是非常薄的。此外,我们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肺部会聚集如此丰富的血管?(肺部血管的总量大于股部血管或颈部血管的总量)为什么肺部血管中含有大量的血液?(亚里士多德曾经也对我们阐述过这一事实,而且我们在因流血过多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中也亲眼见过这一事实)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归结为,心脏和肺是血液得以完备的根源和加工厂,血液不得不储存在那里。在解剖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能在肺静脉和左心室中发现与右心室和肺动脉中同样的黑色凝结血块?因为血液必须通过肺部才能从右心室流到左心室。为什么肺动脉如此粗壮?因为肺动脉需要运输的血液远远超出了肺部营养所需的血液。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1632—1723年)1688年在蝌蚪的尾巴中和青蛙的脚里看到了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环过程,为现代科学家对血液循环作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结果证明,肺动脉与动脉的结构相同,肺静脉与静脉的结构也相同。事实上,从功能和结构上看,肺动脉就是动脉,肺静脉就是静脉,这与人们普遍的观点不一样,但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于其他解剖著述中所记载的有关这些现象及其他现象,如果人们对这些观点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与评估,便能抛开以往的偏见,充分说明并清晰证实本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因为真理从古至今只有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