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and Adhesion Molecular)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不同谱系(lineage)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它们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或糖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种类繁多,分布很广,除了表达在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等)表面,还可分布于胸腺细胞、髓样细胞、骨髓干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膜上。
白细胞分化抗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胞的鉴定和分离,还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成熟、分化、发育、迁移、激活。另外,分化抗原的改变也与某些病理状态的发生与发展有关。深入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在分子水平认识免疫应答的本质,并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机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其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简言之,CD即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CD后的序号代表一个或一类分化抗原分子。一个CD分子可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从而可诱导产生多种不同的相应单克隆抗体。习惯上将某一分化抗原及其相应单抗都用同一序号表示,如CD3代表一种抗原,CD3单抗代表针对CD3抗原的抗体。
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现在的研究路线是:首先了解细胞表面结构,分析特定分化抗原分子的互补DNA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功能。1996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6次白细胞分型国际会议上,分析了世界上500多个实验室对CD分子特异性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统一的资料,共确定了166种CD分子群,以及为数众多的亚群。
白细胞分化抗原不仅参与识别抗原、捕捉抗原、促进免疫细胞与抗原或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介导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作用,在免疫应答的识别、活化及效应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与抗原提呈、黏附作用、跨膜信号传递等有关的CD分子将在专门章节作详细介绍,本章主要介绍与T细胞、B细胞功能有关的CD分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