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
6.3.3.1 药物解热
(1)化学药物 如水杨酸类。机制主要与阻断PGE的合成有关。
(2)类固醇类解热药 如糖皮质激素,主要原理是:①抑制EP的合成和释放;②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③中枢效应。
(3)清热解毒中草药 如金银花等。
6.3.3.2 物理降温
对于高热或危急情况,在药物降温的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冰帽、冷水袋、乙醇擦浴等;也可通过减少衣物、增加通风、降低室温等措施加强散热。
本章小结
体温升高包括生理性体温升高、过热和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发热激活物有两种:外致热原和体内产物。内生致热原(EP)主要有:IL-1、TNF、IFN、IL-6。发热通常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3个时相。发热时:物质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呼吸加快加强,消化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加强,肿瘤细胞生长得以抑制。一般情况不急于解热,而高热、发热并心脏病、发热的妊娠期妇女须及时解热。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单选题
1.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正确( )。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称为发热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2.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 )。
A.0.1℃ B.0.2℃
C.0.5℃ D.0.8℃
E.1.0℃
3.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 )。
A.酷热时中暑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中毒性休克
E.流行性出血热
4.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使调定点上移 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5.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睾酮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6.临床上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副作用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内生性致热原污染
7.热限是指发热时( )。
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 B.体温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
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 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
8.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增加
E.散热障碍
9.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大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等于散热 D.产热减少
E.散热增加
10.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E.25次
11.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 )。
A.3% B.5%
C.10% D.13%
E.15%
12.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C.糖原分解代谢加强 D.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E.某些维生素消耗增多
13.发热病人最常见出现(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14.水杨酸盐类解热作用的环节是( )。
A.阻断cAMP合成 B.抑制磷酸二酯酶
C.阻断PGE合成 D.阻断EP合成
E.抑制EP释放
15.下述哪种物质有明显解热作用( )。
A.去氧皮质酮 B.苯海拉明
C.茶碱 D.环磷酸腺苷
E.糖皮质激素
二、问答题
1.何谓发热?体温升高一定是发热吗,为什么?
2.何为发热激活物?何为内生致热原?二者有什么联系?
3.常见的外致热原有哪些?
4.所有发热病人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为什么?
5.何为发热调节介质,如何分类?目前已知的有哪些物质?
6.发热过程可分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有何特点?
7.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有何改变?
8.发热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有何改变?
9.哪些情况下急需解热?
拓展阅读书目
[1]杨燕初,孟冬月.病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王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肖献忠.病理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许俊业.病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汪晓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