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种DIC起始环节使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增多、血小板激活,大量微血栓形成。凝血过程中广泛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DIC消耗性低凝期产生,此期常有出血现象。这3个系统分别在特定阶段产生相应的放大效应,在DIC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8.3.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依据DIC发展过程及病理生理特征,典型的DIC分为以下3期。
8.3.1.1 高凝期
多种DIC起始环节使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增多、血小板激活,大量微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血浆凝血酶增多,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黏附性增强。
8.3.1.2 消耗性低凝期
凝血过程中广泛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DIC消耗性低凝期产生,此期常有出血现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延长。
8.3.1.3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凝血酶及FⅫ等可激活纤溶系统,产生大量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FDP),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在此期,由于凝血功能明显减弱,而纤溶作用明显增强,故呈现多发性出血。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阳性,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在DIC发展过程中,凝血、纤溶、激肽3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反馈作用。这3个系统分别在特定阶段产生相应的放大效应,在DIC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IC各期特点,见表8-2。
表8-2 DIC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