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心功能不全
【学习目标】
掌握:1.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脏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的
概念。
2.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
3.心力衰竭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的机制及其意义。
4.心力衰竭时呼吸困难的类型及发生机制。
熟悉:1.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及诱因。
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血流动力学特点。
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的原因。
4.心外代偿反应及机制和意义。
5.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6.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7.心输出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了解:心力衰竭的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习重点】
1.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学习难点】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
什么是心力衰竭?为什么有些心脏病人可以没有症状生活很多年?心力衰竭时心肌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判断心力衰竭的原则是什么?对心脏病病人如何护理和预防心力衰竭?本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
生理条件下,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可以随机体代谢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不但能供给机体在静息状态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因运动而增加的代谢需求。
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包括心功能减弱的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属于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心功能不全包含2个要点:基本机制——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关键环节——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