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氨基酸失衡学说
近年来证实,肝性脑病时,许多氨基酸的含量有变化,其中主要有芳香族氨基酸(AAA),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等增多。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减少。正常时血浆BCAA/AAA的比值接近3~3.5。肝性脑病发生前后,血浆氨基酸比值常下降至0.6~1.2。
11.2.3.1 氨基酸失衡的原因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肝细胞灭活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功能降低,使二者在血中浓度升高。
(1)胰高血糖素升高 由于胰高血糖素具有增强组织蛋白分解代谢的作用,致使大量芳香族氨基酸由肝脏和肌肉释放入血,而肝脏又失去降解芳香族氨基酸的能力,从而导致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高。
(2)胰岛素升高 胰岛素具有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利用支链氨基酸的功能。当肝功能障碍时,肝对胰岛素的灭活明显减弱,因而导致血浆胰岛素含量升高。因此,支链氨基酸在胰岛素含量增加后其被摄取和利用增加,血中的含量减少。
11.2.3.2 氨基酸失衡对脑的毒性作用
在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血浆中高浓度的芳香族氨基酸大量进入脑细胞,并且抑制脑细胞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脑内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增多时,通过抑制酪氨酸羟化酶,或通过抑制多巴脱羧酶使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同时在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下,分别生成酪胺和苯乙胺,并经羟化酶作用,最终生成假神经递质(图11-1),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图11-1 脑内假性神经递质的产生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