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一)物理屏障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黏膜物理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但黏膜上皮细胞的迅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二)化学屏障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等。这些抗菌物质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三)微生物屏障
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方式,或通过分泌某些杀菌、抑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抗御作用。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H2O2,对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具有杀伤作用;肠道大肠杆菌能产生细菌素,可抑制、杀伤某些厌氧菌和革兰阳性菌。
二、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此种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血-胎屏障不妨碍母子间营养物质的交换,正常情况下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护胎儿免遭感染。妊娠早期(3个月内)血-胎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此时孕妇若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