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的现象。Medawar等的实验不仅证实了Owen的观察,且揭示当体内的免疫细胞处于早期发育阶段,人工可诱导其对“非己”抗原产生耐受。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了Burnet的推测,即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发现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的现象。他观察到异卵双胎小牛的胎盘血管相互融合,血液自由交流,呈自然联体共生。出生后,2头小牛体内均存在两种不同血型抗原的红细胞,构成红细胞嵌合体(chimeras),互不排斥(图11-1A)。且将一头小牛的皮肤移植给其孪生小牛,亦不产生排斥。然而,将无关小牛的皮肤移植给此小牛,则被排斥,故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是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

img56

图11-1 天然特异免疫耐受的形成

A.牛异卵双胎,构成血型嵌合体 B.小鼠新生期免疫耐受的诱导,A(H-2a)系小鼠新生期移植CBA(H-2k)系小鼠骨髓,成年期移植CBA或Balb/c(H-2d)小鼠皮肤,前者存活,后者排斥;新生期A系小鼠未接受CBA系小鼠骨髓,成年期对来自CBA皮片亦发生排斥。

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根据Owen的观察,Medawar等设想,可能是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诱导了免疫耐受的产生。Medawar等将CBA(H-2k)品系小鼠的骨髓输给新生期的A品系(H-2a)的小鼠。在A系小鼠出生8周后,移植以CBA系鼠的皮肤,此移植的皮肤能长期存活,不被排斥(图11-1B)。Medawar等的实验不仅证实了Owen的观察,且揭示当体内的免疫细胞处于早期发育阶段,人工可诱导其对“非己”抗原产生耐受。

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了Burnet的推测,即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