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外界环境对病毒的影响
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inactivatiom)。被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其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等特性。
一、物理因素
(一)温度
大多数病毒具有耐冷不耐热的特性。加热56℃30min或100℃数秒钟即可灭活病毒(肝炎病毒除外)。病毒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良好,在-70℃或液氮内(-196℃)可保存活力数月至数年。因此,病毒标本应低温保存,且避免不必要的冻融。
(二)酸碱度
大多数病毒在pH值5.0~9.0范围内较稳定,pH值5.0以下或pH值9.0以上迅速灭活。但也因病毒种类不同而异,如肠道病毒在pH值3.0~5.0时稳定,而鼻病毒则迅速被灭活。
(三)射线
γ射线、X射线或紫外线等均能灭活病毒。γ射线、X射线能引起病毒核苷酸链发生致死性断裂;紫外线则可导致病毒核苷酸链上形成双聚体,从而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
二、化学因素
(一)脂溶剂
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均可将包膜病毒的包膜溶解,使病毒失去吸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但对无包膜的病毒无作用。
(二)氧化剂、卤素、醇类
病毒对各种氧化剂、卤素、醇类等均较敏感,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漂白粉、碘酒、乙醇、过氧乙酸、次氯酸盐等均可灭活病毒。
(三)抗生素与中草药
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临床待检病毒标本中加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标本中细菌的生长,以利于病毒的分离。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白花蛇草、蒲公英、连翘等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此外,大多数病毒对甘油的抵抗力比细菌强,故可用含50%甘油的盐水来保存和运送病毒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