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由下肢骨

自由下肢骨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关节面中央有一小凹,称股骨头凹。头向外下方续于较细的股骨颈。在股骨颈、股骨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者为大转子,下内侧者为小转子。股骨下端形成两个膨大,分别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体呈三棱柱形,前缘和内侧面位于皮下,易于触及。外侧缘为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腓骨下端膨大,称外踝,其内侧面为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足舟骨介于距骨和3块楔骨之间,其内下方的隆起称为舟骨粗隆。跖骨头与相应的趾骨相关节。

二、自由下肢骨

(一)股骨和髌骨

1.股骨femur(图1-23) 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约占身高的1/4,分一体两端。

股骨上端有球形膨大为股骨头,朝向前内上方,与髋臼相关节。近关节面中央有一小凹,称股骨头凹。头向外下方续于较细的股骨颈。在股骨颈、股骨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者为大转子,下内侧者为小转子。大转子内侧有深陷的转子窝。大、小转子之间,在前面连有转子间线,在后面连有转子间嵴。

股骨体圆柱形,稍呈弓状凸向前。体前面光滑,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粗线上端分叉,向上外侧延为臀肌粗隆。粗线下端也分为两线,两线间的三角区称腘面。

股骨下端形成两个膨大,分别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的前、下、后面是关节面,其中下、后面与胫骨相关节,前面接髌骨称髌面。两髁之间后方深陷为髁间窝。两髁侧面最突出的部分,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上方有一小突起,称收肌结节。

img25

图1-23 右股骨

2.髌骨patella(图1-24) 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呈倒置的三角形,上宽为底,下窄为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相对,参与构成膝关节。

img26

图1-24 右髌骨

(二)小腿骨

1.胫骨tibia(图1-25) 位于小腿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上面各有微凹的上关节面,承接股骨内、外侧髁。两髁上关节面之间,有髁间隆起。胫骨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称胫骨粗隆。外侧髁的后下面有平坦的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胫骨体呈三棱柱形,前缘和内侧面位于皮下,易于触及。外侧缘为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胫骨下端稍膨大,内侧有伸向下方的突起,称内踝。下端的下面及内踝的外侧面均为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

2.腓骨fibula(图1-25) 位于小腿外侧部,细而长,有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有朝向前内上方的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下方较细,称腓骨颈。腓骨体内侧缘为骨间缘,与胫骨骨间缘相对,有小腿骨间膜附着。腓骨下端膨大,称外踝,其内侧面为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img27

图1-25 右胫骨和腓骨

(三)足骨

1.跗骨tarsal bones(图1-26) 共7块,排列成前、中、后3列。后列2块,为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1块,在距骨前方,为足舟骨。前列内侧3块,在足舟骨前方,分别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前列外侧1块,为骰骨,在跟骨前方。各跗骨均属短骨,其间以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上面和两侧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接胫骨、腓骨下端,距骨下关节面接跟骨,前关节面接足舟骨。跟骨最大,位于距骨的下后方,前接骰骨,上接距骨,其后端膨大为跟骨结节。足舟骨介于距骨和3块楔骨之间,其内下方的隆起称为舟骨粗隆。

img28

图1-26 右足骨

2.跖骨metatarsal bones(图1-26) 共5块,与手的掌骨相当,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跖骨属长骨,分底、体、头3部。跖骨底分别与楔骨和骰骨相关节,第5跖骨底外侧突向后,形成第5跖骨粗隆。跖骨头与相应的趾骨相关节。

3.趾骨phalanges(图1-26) 共14块,趾骨粗壮,有2节,其余各趾有3节趾骨,均较细小。趾骨的命名和分部与指骨类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