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柱的骨连结
脊柱vertebral column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结而成。脊柱的连结主要有椎体间的连结和椎弓间的连结。
(一)椎体间的连结
相邻椎体之间藉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结。
1.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s(图2-3) 是垫接在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盘的中央部分是胶冻状物质,柔软而富有弹性,称髓核,为胚胎时脊索的残留物。盘的周围部分称纤维环,由多层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具有牢固连结椎体和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的作用。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图2-4),因而具有“弹簧垫”的作用,故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作适度的运动。脊柱各部运动幅度的大小与椎间盘的厚薄有关,胸部椎间盘最薄,活动度较小;颈部和腰部椎间盘较厚,活动度较大。纤维环后份较薄弱,而腰部承受重力较大,故腰部椎间盘纤维环后份容易破裂,髓核向后方或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图2-3 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
图2-4 椎间盘特性示意图
2.前纵韧带(图2-5) 紧贴椎间盘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基底部,下至第1~2骶椎体,有防止脊柱过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3.后纵韧带(图2-5) 位于椎管内,附着于椎间盘与椎体的后面,上方起于枢椎体,下至第1骶椎。后纵韧带窄而强韧,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
(二)椎弓间的连结
相邻椎弓板间、棘突间、横突间借韧带相连,相邻关节突间构成关节。
1.黄韧带(图2-3,5) 连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厚韧有弹性,参与形成椎管后壁,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图2-5) 前者位于相邻棘突之间,后者连结各棘突尖端。棘上韧带在项部扩展为矢状位三角形的项韧带。这些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屈的作用。
图2-5 椎骨间的连结
3.横突间韧带 连于邻椎横突之间,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的作用。
4.关节突关节(图2-3)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作轻微滑动。
(三)寰椎、枢椎的连结
1.寰枕关节(图2-6) 由枕髁与寰椎上关节凹组成,为联合椭圆关节,在额状轴上可使头屈(俯)、伸(仰),在矢状轴上可使头侧屈,也可作环转运动。
图2-6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2.寰枢关节(图2-6,7) 包括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齿突凹及寰椎横韧带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和两骨相邻上、下关节面组成的左、右寰枢外侧关节。3个关节构成联合车轴关节,以枢椎的齿突为轴,寰椎连同头部作旋转运动。寰枕、寰枢关节的联合运动,可使头部作3个轴的运动。
图2-7 寰枢正中关节
(四)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成人的脊柱长约70 cm,女性和老人的脊柱略短。长时间卧床与长时间站立相比,脊柱长度可有2~3 cm之差,这是由于站立时椎间盘被压缩和脊柱弯曲增大所致。
从前面(图1-1)观察,椎体从上而下逐渐加大,到骶骨上份最为宽阔,这与脊柱重力承担不断增加有关。耳状面以下的骶骨和尾骨,因承重骤减,故椎体迅速变小。正常人的脊柱有轻度的侧曲,惯用右手的人脊柱上部略凸向右侧,下部则代偿性地略凸向左侧。
从后面(图2-8)观察,可见所有椎骨棘突连贯形成纵嵴,其两侧有纵行的脊柱沟,容纳背深肌。颈部棘突短,近水平位。胸部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腰椎棘突呈板状,平伸向后(图2-8)。
从侧面(图2-8)观察,可见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图2-8)。在胚胎时,脊柱只有一个凸向后的背曲,生后婴儿抬头时显现颈曲,幼儿开始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曲,留下来的背曲即为胸曲和骶曲。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有弹性,对维持身体平衡,减轻震荡,保护脑、脊髓和胸腹脏器等有重要意义。
图2-8 脊柱
脊柱除具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脏器的作用外,还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运动。虽然相邻椎骨间的连结较紧,运动范围很小,但各椎骨间运动的总和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变得很大。脊柱颈、腰部的运动较为灵活,故这两部位的损伤比较多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