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理学的发展历程
病理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主张疾病是外界因素促使体内四种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配合失常而引起,首创了体液病理学;两千多年后的18世纪中叶,意大利医学家莫尔加尼(Morgagni)根据700余例尸体解剖所积累的资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通过对病变组织、细胞的深入观察,认为细胞的演变和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从而创立了细胞病理学,对病理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20世纪中叶以来的半个世纪,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建立,使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入到超微结构水平的新阶段,由此建立了超微结构病理学。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医学、现代免疫学以及现代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及其分支迅速兴起和发展,对病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等新的学科分支的出现,标志着病理学研究已经进入形态与功能代谢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的病因和征候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提出了一整套中医学理论。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对尸体解剖、伤痕病变、中毒以及烧灼等病变做了较详细的记述,是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对病理学和解剖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20世纪以来,在我国几代病理学家的努力下,现代医学病理学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疾病谱和疾病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病理学研究工作中不断开拓与创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需要,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