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这一新医学观指导医学实践才能更有效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我们所观察的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患者症状,只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暂时病变和表现。所以,在学习病理学时,通过形态改变去联想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再由功能、代谢改变去联系形态的变化,全面认识疾病,学习好病理学。6.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结合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动物实验的观察、临床病理讨论等,做到理论与实践联系。

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学习和研究病理学,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用对立统一的法则去认识疾病,辨别疾病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具体病变具体分析,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此外,要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观认识疾病,因为人具有自然性而又有其社会性,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水平来综合分析和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新的医学模式。运用这一新医学观指导医学实践才能更有效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在学习病理学时也同样要求以新的医学观为指导,既要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方面去考虑,又要从心理、社会、家庭和生物等方面去分析,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因此,学习病理学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任何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我们所观察的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患者症状,只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暂时病变和表现。对于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来说是局部的,并非是疾病的全貌。因此,在认识疾病时,必须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认识疾病。

2.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病理学中的名词、术语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 病理学中的许多专业名词术语,如萎缩、变性、机化、再通、充血、淤血、化生、水肿、酸中毒、碱中毒、癌和肉瘤等,要正确地理解其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容易混淆的名词术语,如增生与肥大、窦道与瘘管、坏死与坏疽、肉芽组织与肉芽肿、栓塞与梗死等,要认真地加以区别,掌握其概念的本质性的特征。

3.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局部病变常常影响全身,而全身的疾病也可引起局部病变。如阑尾炎,病变虽然主要在阑尾,但是常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高血压虽然是全身性疾病,往往引起左心室肥大、视网膜水肿、脑出血等局部病变。局部与整体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认识和治疗疾病时,既要注意局部又要重视整体。

4.重视功能、代谢与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疾病过程,机体表现为不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而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代谢改变常常是形态和功能改变的基础,形态改变必然影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如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这种形态变化导致心乃至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器官淤血、缺氧等代谢和功能的改变。所以,在学习病理学时,通过形态改变去联想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再由功能、代谢改变去联系形态的变化,全面认识疾病,学习好病理学。

5.重视总论与各论的联系 学习病理学总论部分内容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疾病的一般规律,对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特殊规律具有指导作用;而认识和掌握病理学各论部分每个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又可加深对疾病一般规律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6.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结合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动物实验的观察、临床病理讨论等,做到理论与实践联系。

7.重视病理变化与病理护理临床联系 在学习病理学时,应由病理变化推理到护理临床联系,再由临床表现联系到病理变化。将病理变化与护理临床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