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起点,它通常接近身体正中矢状面或靠近四肢近侧端;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止点,一般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或靠近四肢远侧端。肌有两种作用,一是静力作用,通过肌内少量肌纤维轮流收缩,保持一定张力而使身体维持一定姿势,取得相对平衡,如站立、造型动作等;另一种是动力作用,使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如行走、跑跳等。
3.1.2 肌的起止和作用
肌通常以两端附着于骨面上,中间越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收缩时,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受肌的牵引而发生位置的移动(图3-1)。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起点,它通常接近身体正中矢状面或靠近四肢近侧端;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止点,一般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或靠近四肢远侧端。肌收缩时,一般是从止点向起点靠拢而产生运动,但在一定条件下,肌的动点和定点可以转换。
肌有两种作用,一是静力作用,通过肌内少量肌纤维轮流收缩,保持一定张力而使身体维持一定姿势,取得相对平衡,如站立、造型动作等;另一种是动力作用,使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如行走、跑跳等。
肌的杠杆作用及运动范围
人体肌的运动,运用了机械原理,即对杠杆的一部分施加一个作用力,使其在支点处翘起,便可移动位于杠杆其他部位的重物。肌提供动力,骨作为杠杆,关节的功能相当于支点。人体存在一整套杠杆系统,可提供广泛的运动以及提携物体的方法(图3-1)。
肌的运动范围取决于纤维束的长度,而纤维束的长度与关节运动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但在出生后可以变化。如体操运动员和杂技演员作出的超出一般人运动范围的动作,除了关节囊和韧带的原因外,也有骨骼肌在长期练习中逐渐变长的因素。相反,若骨骼肌长期不运动,或不适当地固定于短于肌长度的位置上,肌会发生挛缩,久之可发生肌纤维变性而被结缔组织替代,导致运动的显著障碍。
图3-1 肌的起止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