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腺病毒性皮肤病

腺病毒性皮肤病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腺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眼的疾病,并与肿瘤发生相关,偶尔伴发皮疹,腺病毒为双股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平均为70nm,其外部结构较明显,可用电镜检查做出形态学鉴别。现已知人类腺病毒已被鉴别出来的有47个血清型。许多血清型与特异性综合征有关。但半数以上的腺病毒血清型并不引起疾病。无论是单独的腺病毒或是杂交病毒,在人类中均显示可以致癌。皮疹在发热时或退热时出现,主要发生在面、颈及躯干等处,有时见于四肢。

第五节 腺病毒性皮肤病

腺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眼的疾病,并与肿瘤发生相关,偶尔伴发皮疹,腺病毒为双股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平均为70nm,其外部结构较明显,可用电镜检查做出形态学鉴别。腺病毒是由20个等边三角形面和12个顶角组成,等边三角形面构成六邻体亚单位,每一个顶角均含有五邻体亚单位,每个顶角伸出一纤维突,末端呈球状,呈一种触角样结构。每一类这些表面亚单位在抗原性上与其他亚单位不同。现已知人类腺病毒已被鉴别出来的有47个血清型(1型~47型)。许多血清型与特异性综合征有关。但半数以上的腺病毒血清型并不引起疾病。腺病毒能与无关的DNA病毒(SV40)形成杂交病毒。无论是单独的腺病毒或是杂交病毒,在人类中均显示可以致癌。

腺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污染的水及其他污染物(如毛巾)而传播。

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角膜炎、腹泻、出血性膀胱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心肌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等。偶可伴发各种皮损,如麻疹样、风疹样、玫瑰疹样,猩红热样及多形红斑样发疹,以至水疱、大疱和坏死性血管炎等。皮疹在发热时或退热时出现,主要发生在面、颈及躯干等处,有时见于四肢。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毒培养可以确诊。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化疗方法,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成爱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