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副黏液病毒性皮肤病

副黏液病毒性皮肤病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气管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可使患儿死亡。病原体是副黏液病毒的一种,存在于病儿的口腔黏膜、鼻黏膜及结膜的分泌物内,分泌物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媒介物的间接传播而传染其他儿童,直到皮疹已出现5~7天时黏膜已无分泌物,才失去传染性,而皮疹及鳞屑都没有传染性。并发症不常见,有的患儿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或痉挛性哮喘,偶然在皮疹后发生轻微的肾炎或脑炎,以后几乎皆能痊愈。

第七节 副黏液病毒性皮肤病

一、麻疹

麻疹(measles,rubeola)是急性传染病之一,一般发生于儿童,多半于春末流行。初起时有发热及流涕等感冒样症状,发热第4天时出疹,以后皮疹消退时脱屑并有暂时的色素沉着。

(一)症状

体温突然或迅速升高,伴有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眼红流泪、畏光、咽部充血、流涕及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达3~5日之久。唇内侧及颊部黏膜有白色小点或呈网状而称科泼力克(Koplik)斑(图12-7-1),周围有红晕,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麻疹性口腔黏膜斑可迅速增多而弥漫散布于颊黏膜,直到以后皮疹发展到高峰时才消退。

img6

图12-7-1Koplik斑

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于耳后及颈部等处,以后扩展到前额及颊部而迅速分布于全身各处。初起皮疹是玫瑰色斑丘疹(图12-7-2、12-7-3),以后不断增加,相邻的往往互相融合,颜色也渐加深而呈深红色,严重时出血,黏膜可有淤点,四肢可有水疱。皮疹完全发展时,热度可高达40℃,咽部红肿疼痛,舌部乳头肿大鲜红,脾脏往往肿大。皮疹经1~4日后,逐渐按发生次序由面部开始消退,热度下降,皮疹消失处脱屑及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

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肺结核、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坏疽性皮炎或肾炎等。支气管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可使患儿死亡。

img7

图12-7-2麻疹

img8

图12-7-3麻疹

(二)病因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常在春末流行,通常发生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病原体是副黏液病毒的一种,存在于病儿的口腔黏膜、鼻黏膜及结膜的分泌物内,分泌物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媒介物的间接传播而传染其他儿童,直到皮疹已出现5~7天时黏膜已无分泌物,才失去传染性,而皮疹及鳞屑都没有传染性。

(三)防治

麻疹在幼儿园等处儿童群中容易流行,潜伏期为10~14(8~21)天。病儿应被隔离到出疹已5天之后为止。为了增强6个月~12岁易感儿童的免疫力,由皮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每次0.2ml,免疫力可维持数年之久。在流行时期应用胎盘球蛋白或丙球蛋白可使儿童被动免疫3~4周,可以暂时预防本病或使发病时症状变轻。

在护理病儿时,要注意室温、病儿营养及眼、鼻、口腔卫生。应注意预防并发症,有继发性感染时须用抗生素。

二、风疹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先是上呼吸道有轻度发炎的表现,然后发热,皮肤有淡红色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潜伏期为10~21天。

初起时,患儿流涕、咳嗽及喉痛,也可有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轻微胃肠道症状,在半天或1~2天内有38~39℃的低热,同时有皮疹出现。皮疹是小于麻疹的淡红色略隆起的斑丘疹(图12-7-4),开始出现于面部及颈后,在数小时内迅速增加而广泛分布全身,但不出现于手掌及足底,相邻的皮疹可以融合。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另一临床特征(图12-7-5)。经过2~4日或更久以后,皮疹消退,不发生鳞屑或是只有细薄的糠状鳞屑,少数病人在第4~5日继发暂时的色素性斑点。在发作期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多。并发症不常见,有的患儿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或痉挛性哮喘,偶然在皮疹后发生轻微的肾炎或脑炎,以后几乎皆能痊愈。

img9

图12-7-4 风疹图

img10

图12-7-5 风疹肿大的淋巴结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是胎儿受风疹病毒感染后发生多种先天性异常。在妊娠初期3个月内,孕妇感染风疹时病毒可干扰胎儿的发育,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可发生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缺损、耳聋、青光眼、小脑及其他内脏异常。皮肤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翼、前额及颊部可有色素沉着,皮脂溢出或粉刺,面部及四肢可有网状红斑或风疹块。为了避免生出畸形胎儿,孕妇在妊娠第3个月内患风疹时应该接受人工流产术。

风疹的病原体是直径达120~280nm的一种较大的RNA病毒,一般认为属于副黏液病毒类,可由口、鼻黏膜及眼部分泌物直接传染别人,0.5~5岁的婴幼儿特别容易感染,往往在冬季及春季流行,病愈后有终生免疫性。

(成爱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