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增殖性炎症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早期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病程呈渐进性,且呈自限性发作和缓解,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和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RA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免疫学过程,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病原体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和免疫因素有关。RA关节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典型的RA关节滑膜病理呈现出充血、渗出、增生、肉芽肿4个过程。最终肉芽肿可发生纤维化或骨化使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附近的皮肤、肌肉萎缩,骨质脱钙或骨质疏松。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多见。初始起病方式大多隐匿,也可急骤。病人先有发热、疲劳、倦怠感、体力下降、食欲缺乏、低热、手足麻木、雷诺现象等,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
(一)关节表现
1.晨僵
病变的关节在夜间或日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至少1h)的僵硬。
2.关节疼痛
往往是最早的症状,近端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呈梭形肿大,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时轻时重。
3.关节肿胀
多因关节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
4.关节畸形
多见于较晚期的病人。表现为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5.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肿痛和结构破坏都引起关节的活动障碍。
(二)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合并肺纤维化,少数病人可侵犯心脏引起心包炎,末梢神经损害常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多数消化道表现为药物性的,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有关。贫血是本病常见表现,多为轻度,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病情活动程度有关。少数病例在病情活动期出现淋巴结肿大、脾大。30%~40%病人可继发干燥综合征。
三、辅助检查
(一)血象
有轻度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多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且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平行。
(三)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阳性,与红细胞沉降率呈平行性改变。
(四)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
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比例。
2.抗角蛋白抗体谱
有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 K 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AF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尤其是血清RF阴性的病人。
(五)免疫复合物和补体
免疫球蛋白检查示IgG、IgM、IgA均升高,早期IgM升高明显,以后IgG升高明显。活动期补体可升高,少数有血管炎者出现低补体血症。
(六)关节滑液
有炎症时滑液就增多,滑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且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七)关节X线检查
1.X线检查
①Ⅰ期:骨质常无明显X线现象,受累骨端仅有骨质疏松。②Ⅱ期:关节软骨的破坏,关节间隙变窄,但软骨下皮质边缘完整,这几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早期改变。③Ⅲ期:骨质脱钙显著,呈普遍性骨质疏松,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④Ⅳ期:可发生关节半脱位。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呈纤维或骨性强直。
2.确诊标准
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确定诊断需要有下列标准中的7条,有关节症状的1~4项至少持续6周以上。①晨僵至少1h;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皮下结节;⑥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确诊类风湿病关节炎这7条中需具备4条或以上者。
四、鉴别诊断
(一)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其特点是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少数有小关节疼痛,但无晨僵现象,发作时ASO升高,RF(-)。虽可反复发作,但关节无畸形。
(二)其他结缔组织病
包括部分SLE、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均可以以对称性手指关节疼痛起病,可以有A NA(+)、RF(+)、ESR、CRP升高及贫血等,但SLE以青年女性多见,累及关节数相对较RA少,关节疼痛往往较RA为轻,关节外累及较多,如皮肤损害、肾损害、全血细胞减少等。血清抗ds-DN A及抗sm抗体阳性则有助于SLE的诊断。硬皮病亦好发于20~50岁妇女,但常有典型的雷诺现象,吞咽困难,面具脸等特殊表现,血清抗Scl-70(+),有助于硬皮病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高滴度抗RNP抗体(+)为诊断要点。
(三)骨性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膝、髋等大关节为主,表现为病变关节疼痛、肿胀、渗出性滑膜炎等,亦可累及指间关节,伴晨僵及指关节黏着感,部分病人有关节畸形、半脱位等,与RA相似。但骨性关节炎多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及负重大关节,表现为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晨僵通常不超过15min。关节X线摄片可见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病人ESR、CRP不增高,RF及其他自身抗体均(-)。
五、治疗
本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复发、尽可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防畸形。
(一)一般治疗
全身症状严重及关节肿胀时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缓解为止。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二)药物治疗
对病情活动明显的病人通常要对症治疗、抑制免疫反应和调节自身免疫“联军作战”,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药、免疫调节剂和中药。常用治疗方案: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帕夫林或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帕夫林或一种非甾体类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
是治疗关节炎最常用的一线消炎镇痛药。须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同服。常用剂量如下:①布洛芬,1.2~3.2g/d,3次/d。②萘普生,0.5~1g/d,3次/d。③吲哚美辛,75mg/d,3次/d。此类药物仍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应于餐后或与健胃药同服,以免损伤胃黏膜发生药物性胃病。④双氯芬酸,临床常用有双氯芬酸(扶他林)和戴芬,剂量为双氯芬酸75~150mg/d,3次/d;戴芬,75~150mg/d,1次/d。⑤美洛昔康,7.5~15mg/d,1次/d。⑥西乐葆即塞来昔布胶囊,0.1~0.2mg,1次/d。有着较好的胃肠道耐受性,胃肠道溃疡的发生率较小。
2.慢作用抗风湿药
(1)甲氨蝶呤(MTX):目前常采用小剂量“冲击疗法”,通常为7.5~10mg口服,每周1次,或每周10~25mg静脉注射,4~6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MTX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柳氮磺吡啶(SASP):开始1周每日500mg,分2次口服。以后每周增加500mg,至每日2g时作为维持量;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3)来氟米特(LEF):通用名为爱若华,常用剂量为:20mg/d。但部分病人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临床实践证明,每周50~70mg,分2次口服,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上腹不适、恶心、皮疹、脱发及可逆性肝酶升高。
(4)抗疟药:有氯喹(250mg/片)和羟氯喹(100mg/片)2种。氯喹250mg,500mg/d,分1~2次口服,但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用羟基氯喹400mg/d,分2次口服。
长期服用此类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角膜炎、视网膜病变等,服药半年左右应查眼底。用药前后应查心电图,有窦房结功能不全、心率缓慢、传导阻滞等心脏病病人应禁用。
(5)青霉胺(DPA):通常用青霉胺250~500mg/d,口服,见效后可逐渐减至维持量250mg/d,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口异味、肝肾损害等。
(6)金诺芬:通用名为瑞得,6mg/d,分2次口服。3个月后起效,不良反应少。适应于早期和轻型病人。
(7)硫唑嘌呤:通用名为依木兰,2~2.5mg/(kg·d),一次或分次口服。不良反应较大,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损害等。
(三)糖皮质激素
该药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或伴有心、肺、眼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受累的重症病人,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调整。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则是: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防止骨质疏松。目前主张对不伴有血管炎和间质性肺炎的情况下,泼尼松每日不宜超过10mg,症状控制后递减,以每日更小剂量维持,逐渐以非甾体类药物代替。长期应用可引起消化道溃疡、高血压、高血糖、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一旦症状减轻,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四)植物药制剂
1.雷公藤多苷片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一般为20mg/次,2~3次/d。病情控制后可减量或间歇疗法。疗程一般不要超过半年。
2.正清风痛宁
肌内注射,50mg/次,1~2次/d。口服,1~2片/次,2次/d,2个月为1个疗程。有抗炎镇痛作用。
3.白芍总苷
通用名为帕夫林,新近推出的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有明显的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特别是对老年病人和伴有肝损害病人。口服0.6g(2粒)/次,2~3次/d。偶见粪便性状改变,如粪便变软或变稀,排便次数增多以及轻度腹痛,食欲缺乏等。
(五)外科手术
治疗对一两个关节受累较重,且药物治疗半年无效者,可行早期滑膜切除术。对病变已静止而关节尚有一定活动度而又有明显畸形者,可行矫正畸形术;对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者,可行关节囊剥离和肌腱延长术;对破坏严重的负重关节如膝、踝和髋关节可行关节融合术;对关节强直或破坏伴有功能障碍而肌力尚好者,可行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韩应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