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仅发于掌跖部位的无菌性脓疱病。过去亦称脓疱性细菌疹,持久性脓疱性汗疱疹,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1961年Lerer提出称为掌跖脓疱病。
一、临床要点
(一)病因及诱因
本病可发生于6岁儿童至70岁以上老人,但以中年人为多。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左右。无种族、地理和职业差异。其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细菌感染灶有关,亦有人认为银、汞、合金、铜等金属剂是其诱发因素,但均未证实。还有人调查24%患者有银屑病家族史。
(二)好发部位
皮损习惯发生于手掌的鱼际部和跖中央部。可逐渐发展至掌跖各部及跖侧面,指趾的屈面。不累及指趾蹼和指、趾甲部。皮损多对称分布。
(三)皮损特征
初发损害为不规则红斑基础上或在正常皮肤上出现角层下水疱或脓疱,但2~3d至2周左右,脓疱或水疱干涸、结痂,形成较厚棕色鳞屑脱落,继之又有成批成簇的新脓疱或水疱发生。病情可自行稳定或缓解,但常呈周期性急性发作,反复不已,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长期不愈掌跖部皮肤增厚、发红、脱屑、干裂、疼痛。部分损害酷似寻常型银屑病,或慢性湿疹。
(四)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特征为棘细胞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脓疱。脓疱周围有少数海绵形成,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中度浸润,真皮上部血管扩张。
(2)脓液培养:无细菌或真菌生长。
(3)部分病人周围血象粒细胞可增高。
(五)全身症状
一般本病无明显全身症状,大部分病人局部有瘙痒、灼痛或干痛、肿胀等。
(六)病程及转归
病程慢性,常呈急性发作。反复数年或数十年而不愈。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皮损发于掌跖部的无菌性脓疱和水疱,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理示表皮内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疱,则可确诊。但临床应与下例疾病鉴别。
(一)连续性肢端皮炎
与创伤或感染有关,常单侧指趾端发病,可表现为甲沟炎、甲下脓疱,逐渐向上蔓延。
(二)汗疱疹
皮疹好发于掌跖部,指侧部等,呈群集性针尖或粟米大小丘疹,小水疱。继发感染可出现小脓疱。常伴瘙痒,疱液常可培养出细菌。
三、药物治疗
(一)治疗原则
(1)以局部用药治疗为主。
(2)积极控制体内或皮肤化脓性或慢性感染病灶。
(3)全身用药应权衡利弊。
(二)全身治疗
1.四环素
可选用四环素1.0~1.5g/d,分3次口服。连续应用4周症状控制后每1~2周减量0.25~0.5g。用0.25g/d维持治疗2个月左右。米诺环素,100mg/d,分2次口服。服药2周皮疹控制后可连续服用2~3周。
2.维A酸
依曲替酯25mg/d,连用8~12周。或用维胺脂胶囊,50~100mg/d,连用4~12周。维A酸类有减少多形核粒细胞的趋化性,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但临床常见有皮肤千燥、脱屑、口舌干燥等不良反应。
3.环孢素
3.75mg/(kg·d),应用1周后减量,每次减0.5mg/(kg·d)。连用8周。
4.秋水仙碱
用量为1~2mg/d,连续应用1~2周,症状控制后减量。
5.雷公藤总甙
20~30mg/次,3/d,显效后可逐渐减量。
6.氨苯砜
50mg/次,2~3/d。
7.皮质类固醇激素
一般采用泼尼松20~40mg/d,分3次口服。但激素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用有较多不良反应,临床应酌情使用。
8.氯化喹啉
250mg/次,2/d,连用1~2周症状好转后可1/d。亦可与赛庚啶,维生素C等药联合应用。
9.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片(迪赛片)150mg/d,2~3/d。或20mg/次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左旋咪唑50mg/次,3/d;转移因子1万~2万U,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1~2周1次。
(三)局部治疗
(1)外用含抗生素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乳膏。如恩肤霜、皮康霜、复方康纳乐软膏等。亦可选煤焦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2)中药青黛散软膏、三妙散软膏、黄连解毒膏、黄连紫草油等均可应用。
四、其他治疗
(1)光化学疗法,用0.1%8-MOP后照射U V A,隔日1次。
(2)热疗法,可用音频、超声、微波等局部治疗。
(3)局部亦可用浅部X线照射,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
(韩应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