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又称Sneddon-Wikinson病,为一种罕见的好发于中年妇女的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病理学特点为角层下脓疱。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不明,有人认为与感染病灶、金属过敏、精神创伤或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妇女,女∶男约为4∶1,偶见于儿童。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下腹及四肢近心端,不侵犯面部及黏膜。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浅表脓疱,壁松弛,有时脓疱上部澄清、下部浑浊,成群或散在发生于红斑基础上,可排列成环形,呈匐行性发展,分布对称,伴瘙痒,数日后破裂或干燥成表浅结痂或片状鳞屑,愈后遗色素沉着。发作与缓解交替,间隔数日或数周不等;可迁延多年甚至20年,全身健康一般不受影响。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身体皱褶部和屈侧有对称分布的表浅小脓疱,全身情况良好。
(2)组织病理为角层下脓疱,疱内充满中性粒细胞。疱液培养无细菌。
(3)应与其他几种泛发性无菌性脓疱病如脓疱型银屑病、疱疹样脓疱病鉴别。少数本病可转成脓疱型银屑病,而且本病也可能是IgA天疱疮的前驱表现,故应密切观察;特别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做免疫病理检查。
四、鉴别诊断
需与本病鉴别的有脓疱病、疱疹样皮炎、落叶型天疱疮、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表24-1)。
表24-1无菌性脓疱病的鉴别诊断
五、治疗
(一)氨苯砜(DDS)
为首选药,每次50mg,每日服2~3次,大部患者可得到控制,以后减量维持,常需继续服药数月甚至数年。
(二)磺胺类
也有一定效果,如磺胺嘧啶1~3g/d,或复方新诺明,可单独应用,若与DDS合并应用剂量可减少。
(三)阿维A酯
对本病有效,50mg/d,口服,或阿维A20~30mg/d,口服,皮疹控制后减量。
(四)其他
(1)硫唑嘌呤、雷公藤、甲砜霉素、秋水仙碱、四环素与烟酰胺合用等亦可酌情使用。
(2)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差,仅用于皮疹严重泛发且用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泼尼松40~60mg/d。本病为良性疾患,长期用激素可发生种种不良反应,故应慎重考虑。
(3)窄谱U VB治疗对本病有效,每周3次,照射剂量逐渐增加,可与DDS或其他药物治疗合用。
(梁云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