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皮肤淀粉样变性
皮肤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皮肤组织中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出现多数黄褐色圆锥形的坚硬丘疹,成念珠状排列,轻度鳞屑,呈苔藓样淀粉样变性,自觉剧痒为特征。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属于中医“松皮癣”的范畴。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小腿伸面及上背部,广泛的可波及上肢伸侧,常呈对称性分布,进展缓慢。
(2)皮损为半球形、圆锥形的黄褐色或浅褐色的坚硬丘疹,针头至黄豆大小,表面粗糙,密集而不融合,常排列成念珠状。
(3)自觉剧烈瘙痒。
(4)组织病理学示真皮乳头层有紫红色淀粉样蛋白沉积。
(5)实验室检查刚果红皮内试验常阳性。
二、鉴别诊断
(一)神经性皮炎
损害为典型苔藓样变,表面扁平、光滑,好发于颈项及四肢伸侧。(二)慢性湿疹
多发于四肢屈侧,皮肤肥厚,色素沉着,常有渗出史。
(三)黏液性水肿性苔藓
瘙痒不明显,丘疹蜡状皮色,组织病理学可见亮蓝色的黏蛋白。
三、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全身治疗
可选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类制剂口服或肌注,也可试服氯喹。少数皮损泛发者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2.局部治疗
以软化、剥脱为原则。①皮损局限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封包,如1%氢化可的软软膏及0.075%地塞米松霜剂等;或于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龙及曲安西龙(去炎松)等。②皮损粗糙、增厚者,可选用10%间苯二酯水杨酸软膏、10%糠馏油软膏或10%硫黄煤焦油软膏外涂。
(二)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①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②脾虚湿阻证,治以健脾祛湿,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③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祛风、滋阴润燥,方用养血润肤汤加减;④肝肾不足证,治以滋肾养肝,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2.中成药
①血塞通片4~6片,口服,3/d;②参苓白术散6~10g,口服,3/d;③六味地黄丸10g,口服,3/d。
3.外治疗法
①皮损泛发者,可选用透骨草、石菖蒲、地骨皮、丹参各60g,红花、桂枝、皂角、刺五加、黄精各30g,川椒15g,煎水后搽洗患处,1/d;②皮损局限者,可外涂黄柏霜、薄肤膏或外搽斑蝥醋,2/d。
4.其他治疗
①轻粉、冰片及密陀僧各适量,分别研细末后和匀,以生菜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②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搽患处;③梅花针疗法,以七星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针,以少量出血为度。
四、预防与护理
(1)平时多以温水洗浴,保持皮损区清洁,避免过度搔抓,防止感染。
(2)增加营养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发物。
(3)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贾雪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