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龈口炎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有关,营养低下可诱发本病。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1~5岁小儿,尤其半岁至2岁最易罹患,且全身反应严重。潜伏期1周左右。先有微热,有时达39℃,持续3~5d。在口唇、舌前部、齿龈等处有多发性圆形、椭圆形的豆大溃疡,境界清楚,周围有红晕,表面被覆黄白色伪膜,周围稍隆起。口腔黏膜可广泛侵及。齿龈红肿,易出血。舌苔白厚,有口臭,流涎,进食时疼痛加剧。常有颈淋巴结肿痛。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发热,口腔前部多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黏膜被广泛侵及,同时有齿龈炎不难诊断。虽然舌背白苔不是特征表现,但舌苔与齿龈炎的存在有助于诊断。常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疱疹性咽峡炎
夏秋季多发,多由柯萨奇病毒A群引起。好发于儿童,其特点是在咽部出现细小的丘疹性水疱及溃疡。
(二)手、足、口病
手掌和足底部有小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
(三)硬腭口疮
婴幼儿或老年人的硬腭、口腔黏膜及舌发生孤立的溃疡。常由于牙齿等机械性刺激而引起。
(四)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黏膜、咽部、舌根可见斑片状糜烂面或浅表溃疡,其上附着白色或灰白色伪膜。
(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多见于成年女性,在下唇、颊黏膜、舌等处可见1个或数个溃疡,而无口腔炎和全身症状。
四、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含漱剂
2%硼酸溶液,0.05%洗必泰溶液,0.5%金霉素溶液,2%四环素溶液均可使用。若溃疡疼痛,则可用4%利多卡因或0.5%盐酸达克罗宁溶液口含数分钟,能减轻疼痛。四环素混悬液(每毫升含四环素250mg)口含2分钟后咽下,每天4或5次,能使症状明显缓解。对小儿可用红霉素配制含漱液漱口。但禁用糖皮质激素溶液,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扰素。
2.外涂剂
1%疱疹净(idoxuridine)每小时点涂1次有良好效果。5%碘苷二甲基亚砜溶液或5%无环鸟苷软膏,局部涂布,每天4或5次,病程可明显缩短。但一般不使用3%~5%硝酸银溶液和糖皮质激素外搽。
3.中药金银花、连翘
煎水含漱可减少继发感染。珠黄消疳散、锡类散、冰硼散是常用的外用药,养阴生肌散外敷对促进溃疡愈合有良好作用。儿茶干品研末撒于患处,每天2或3次,可减少分泌,有利于痂膜形成。
(二)全身治疗
(1)注意全身情况及并发症。卧床休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维生素C及高热量易消化的营养物,必要时给予补液。体温高时,给予解热镇痛剂。
(2)症状较重者除支持疗法外,可选用:①阿昔洛韦,每次0.2g,每日5次,共服5d;②法昔洛韦,每次0.25g,每日3次,共服5d;③缬昔洛韦,每次1.0g,每日2次,共服5d。还可酌情选用病毒唑每次0.1g,每天3次;病毒灵,每次0.2g,每天3次;腺苷辅酶B12每次250μg,每天3次;阿糖胞苷(Ara-A)1~2mg/(kg·d),静脉点滴,每天1次等。
(3)左旋咪唑一般用量50mg,每天3次,每周连服2d,停用5d,可促进愈合,减轻疼痛,但需注意血象变化。
(4)双嘧达莫50mg,每天3次(儿童0.5~1mg/kg)口服,有明显疗效。
(5)可酌情选用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素、丙种球蛋白等生物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力。
(6)为防止细菌感染可用广谱抗生素。
(三)中医中药
本病常有心火上炎,小肠实热,治则应清心火,利小便,方用导赤散(生地、淡竹叶、木通、甘草梢)加减。实热者导赤散合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栀子)或牛黄上清丸。清热解毒时,方用蒲公英、双花、板蓝根、连翘、黄芩、黄柏、甘草等。亦有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汤、半夏泻心汤等取得明显疗效者。
五、预防
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现本病时,应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公用餐具和玩具要消毒,患儿衣物、被褥要曝晒,住室用陈醋蒸熏。也可试用卡介苗注射或脊髓灰白质炎疫苗丸剂口服,每周1丸,连服3周。左旋咪唑也有一定的预防和减少复发作用。
(王东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