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状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是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胶原纤维变性和肉芽肿形成慢性皮肤病。以环状排列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无自觉症状为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年为多,30岁以内发病占大多数,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一、诊断要点
(1)皮损多发生于四肢远端伸侧,常发生于手指、臂部、足及膝等处。
(2)基本损害为正常皮色,淡红色或紫色的坚实小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排列紧密,中央消退,外围扩展,形成环状或弧形,略高出皮面,损害数目为单个或多个。
(3)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可自行消失,愈后不留痕迹,但常复发。
(4)组织病理学示真皮或皮下局灶性胶原纤维变性、炎症反应或纤维化。
二、鉴别诊断
(一)体癣
环状损害,边缘常由丘疹,小水疱和鳞屑组成,镜检可找到菌丝。
(二)环状扁平苔藓
损害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中央有脐状凹陷,伴有剧烈瘙痒,病理上炎症细胞呈带状浸润,而无胶原纤维变性。
(三)肉样瘤病
皮损为弥漫性浸润性丘疹、结节或肿块,组织病理为上皮样细胞成团浸润,杂有少量淋巴细胞,晚期有巨细胞,外围有胶原纤维包绕。
三、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全身治疗
可选择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也可用氯喹、次水杨酸铋、维生素E或磺胺类药物等治疗。
2.局部治疗
可用氢化可的松、普鲁卡因稀释液或曲安西龙、利多卡因稀释液作局部皮损内注射;损害范围小,可采用手术切除。也可用局部电灼、浅层X线或紫外线照射、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冻、激光等治疗;少数病人做皮肤活检术后,皮损可部分或全部消退。
(二)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①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利湿,方用萆藓渗湿汤加减;②寒湿凝滞证,治以温化寒湿,方用阳和汤加减;③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成药
①龙胆泻肝丸6g,口服,3/d;②血塞通片,4~6片,口服,3/d;③血府逐瘀胶囊4~6粒,口服,3/d。
3.外治疗法
①皮损发于四肢远端,可选择药浴疗法,取透骨草、徐长卿、鸡血藤、络石藤、清风藤各60g,石菖蒲、桂枝、红花、丹参、赤芍各20g,煎水外洗或浸泡,1/d;②皮损范围小、浸润不深者,可用鲜芦荟折断,蘸雄黄解毒散外搽,或用稀释拔膏外敷,2/d。
4.其他治疗
①可口服50%徐长卿糖浆,也可选服中成药鸡血藤片、当归浸膏或消散片等;②局部外贴香桂活血膏、代温灸膏或伤湿止痛膏等。
四、预防与护理置
(1)注意饮食调理,给予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饮酒、吸烟。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积极治疗体内其他感染病灶。
(3)注意皮损护理,避免皮损擦伤和碰伤,防止继发感染。
(范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