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兢所撰《高丽图经》由于其为纪行体裁,内容多为耳闻目睹,其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大凡高丽时期朝鲜半岛典章制度、经济、社会、军事、地理、人物、风俗、文化等均有大量记载,实为研究12世纪朝鲜半岛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其于高丽史、欧亚大陆北方民族史、宋朝史以及中韩关系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首先,从《高丽图经》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四十卷、二十八门、上百条:卷一 建国1条,卷二 世次 3条,卷三 城邑 8条,卷四 门阙 6条,卷五、六 宫殿 13条,卷七 冠服8条 ,卷八 人物5条,卷九、十 仪物12条,卷十一、十二 仗卫18条,卷十三 兵器 8条,卷十四 旗帜7条,卷十五 车马 7条,卷十六 官府6条,卷十七 祠宇 10条,卷十八 道教1条 释氏5条,卷十九 民庶 5条,卷二十 妇人7条,卷二十一 皂隶 7条,卷二十二、二十三 杂俗 16条,卷二十四 节仗 14条,卷二十五 受诏6条,卷二十六 燕礼10条,卷二十七 馆舍11条,卷二十八、二十九 供张 20条,卷三十至三十二 器皿30条,卷三十四至三十九 海道46条,卷四十 同文4条。可见,其内容丰富,相关高丽典章制度、经济社会、物质生活、精神文明等均有论及,而其中论述宋丽海上交通占篇幅最多,为研究宋丽航海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从《高丽图经》的体例来看,《高丽图经》为纪行体,故学者多将其列入地理类或载记类。《中国丛书综录》则将其列入中外杂记类。由于其为中外奉使记录,从其内容和题材来分析,《中国丛书综录》将其列入中外杂记类似乎较为妥当。因为其若干内容是摘编前人记录,如卷一建国门称“谨稽诸史,序其历代之王”。也有对前人记录的补充和考证,如卷三城邑条关于王城开京的记载即是如此。因要考证相关城门的沿革源流,经常沿用前人的有关记载,甚至直接采用《后汉书》中关于高句丽的有关记载。当然,《高丽图经》中绝大多数内容还是徐兢在高丽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以及奉使往返的记录,根据史书体例的分类,无疑《高丽图经》是一部纪行体史书。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图文并茂,以图为纬,图之说明为经;二是重视叙述亲身所见所闻,举凡山川河流、社会风物、典章制度等多加以记载。但是,遗憾的是《高丽图经》中的图谱部分由于战火原因在辗转传抄中阙失。
最后,从《高丽图经》的史学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较为全面记载了高丽王朝的典章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丽图经》对典章制度的记载表现在《建国》、《世次》篇中,记载了高丽传统的封建世袭制度;在《城邑》、《门阙》、《宫殿》篇中,对高丽建筑制度喛王城结构做了记载;《冠服》记载高丽服饰制度;《仪卫》、《旗帜》记载了高丽的仪仗制度;《仗卫》、《兵器》等记载了高丽的军事制度;《祠宇》、《道教释氏》等,记载了高丽的宗教制度;《民庶》、《妇人》、《皂隶》,记载了高丽人身份等级制度;《节仗》、《受诏》、《燕礼》、《馆舍》等,记载了高丽的外事制度等等。
记载高丽社会阶级结构状况称:“公田不足以资用,则亦仰给予富民。”[1]反映了高丽土地兼并的加剧和中央集权的消弱。如阶级差异:反映官僚贵族的生活却极度奢华,如“王府内城环列十三门……殿门十五……内府十六……九殿参差……三阁鼎峙”,而民居则“形势高下,如蜂房蚁穴,诛茅为盖,仅庇风雨,其大不过两椽”。[2]记载统治者对下层民众的经济掠夺,如“以祠神为名,率敛民财,聚白金千两,余物称是,与其臣分属之”[3]。《高丽图经》对高丽社会经济生活的记载,主要有对翡色青瓷的记载如“盘盏之制,皆似中国。惟盏深而鉤敛,舟小而足高,以银为之,间以金涂,镂花工巧”[4]。又载“陶炉,焌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5]。蜚声世界的高丽青瓷,在徐兢笔下被记载得栩栩如生,也体现了以青瓷为代表的高丽制瓷业和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另一方面,《高丽图经》对高丽民间文化活动和民俗风尚等也做了大量记载,对于研究高丽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如记载高丽人有爱清洁的风尚,“高丽其俗皆洁净,至今犹然。每笑中国人多垢腻,故晨起必先沐浴,而后出户”[6]。还记载了高丽的慈善事业,如“王城长廊,每十间张弈幕,设佛像,置大瓮贮白米浆,复有杯 ,恣往来之人饮之,无间窥见,而以僧徒主其事”[7]。综上所述,《高丽图经》对于高丽社会经济以及民间风俗文化的记载,乃至对研究高丽史都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注释
[1]《高丽图经》卷3《城邑》。
[2]《高丽图经》卷3《城邑》。
[3]《高丽图经》卷17《祠宇》。
[4]《高丽图经》卷30《器皿一》。
[5]《高丽图经》卷32《器皿三》。
[6]《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7]《高丽图经》卷23《杂俗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