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衰老与长寿
学习目标
掌握:衰老、健康、寿命的概念,延缓衰老的途径。
熟悉:衰老的生理变化及促进健康的途径。
了解:衰老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衰老的概念及规律
一、衰老的概念
衰老是指生物体从成熟开始,随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功能上出现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衰退性的变化。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后结构和功能方面出现衰退,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和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必然的生物学过程,这种过程属于生理性衰老。由于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因素等而促使老化的出现和加速则称为病理性衰老。人体的衰老往往是这两种衰老的综合作用结果。按照联合国提出的判断老龄化社会标准,一个国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联合国推测,2025年至204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了解老年人生命活动的规律,探讨老年人的健康,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衰老的主要生理变化
人的衰老是逐步发生的,首先是外貌和形体上的变化,如:毛发脱落,头发变白;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皮肤松弛、弹性变差;细胞内脂褐素沉积,出现老年斑;下眼睑脂肪堆积而下垂形成眼袋;椎间盘萎缩变薄,脊柱变短、弯曲,导致老年人身高降低,驼背弓腰;神经和肌肉功能低下,反应迟钝,表情呆板,动作迟缓。这些变化总的表现为机体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衰退。机体结构的基本变化为细胞间质增多,细胞萎缩、数量减少,组织纤维化及硬化,导致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机体功能改变的主要表现是脏器的储备功能和代偿功能减退,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降低等。
(一)运动系统
老年人骨骼肌萎缩,肌肉弹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降低,导致骨质疏松、钙盐沉着过度、脆性增高而易骨折。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压迫局部神经和血管。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因退行性变和磨损而僵硬,致使关节灵活性降低。
(二)循环系统
老年人心脏及血管的改变,一般由血管管壁纤维化、钙化引起。动脉硬化、血管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变窄等,可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和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也可以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心肌肥大。老年人心肌萎缩,心肌纤维中结缔组织增生,心肌ATP酶活性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65岁的老年人的心输出量仅为年轻人的65%左右。由于心肌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储备力减小。另外,老年人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减少并发生退行性变,易出现心律失常。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变性,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三)呼吸系统
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减少,防御功能降低,细支气管管腔变小,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肌逐步萎缩,肋软骨钙化,胸廓变形、僵硬,致使呼吸运动受限,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下降。由于肺的顺应性降低,回缩力减小,肺泡扩大、融合,呼吸膜面积和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导致老年性肺气肿。
(四)消化系统
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功能降低。口腔黏膜及牙龈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味觉退化。因消化道蠕动缓慢、无力,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发酵产气导致腹胀,同时水分被吸收过多容易便秘。消化腺结构和功能衰退,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消化不良。由于老年人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肠血管硬化而影响吸收。胆囊弹性降低,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易患胆囊炎和胆结石。
(五)泌尿系统
老年人肾单位数量减少,导致肾萎缩。肾动脉硬化,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也降低。老年人对尿的浓缩能力变差,易多尿。膀胱肌层萎缩变薄,纤维组织增生,容量减小,逼尿肌和括约肌萎缩及排尿反射功能的改变,易引起尿失禁、尿频和夜尿增多。
(六)感觉器官
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视觉和听觉尤为明显。眼的老化表现为晶状体变厚,弹性降低,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形成老花眼。由于老年人晶状体及其包膜蛋白变性,导致混浊,发生白内障。而听力的减退与中耳鼓膜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听骨链活动迟钝以及听神经细胞衰老变性有关。
(七)神经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组织日趋萎缩,脑重量减轻,脑动脉弹性降低,流经脑部的循环血量减少,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脑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严重影响脑的正常功能。由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导致兴奋传递受到影响。因此,老年人出现感觉迟钝、动作缓慢、记忆力差、调节功能衰退,严重者可出现老年痴呆。
(八)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垂体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使血糖水平升高,易患糖尿病。
(九)生殖系统的变化
男性衰老时,睾丸间质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使雄激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导致性功能降低。精子生成逐渐减少且活力降低,直至最后丧失生精能力。女性的衰老,首先表现为排卵不规则,月经不调直至排卵停止、闭经,失去生育能力。
三、衰老的心理变化
随着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也随之发生一系列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忆与思维衰退
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衰退,讲话重复或话到嘴边又临时忘记,对原本很熟悉的人见了面却又想不起对方的姓名,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降低,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新事物不易理解、接受,常常固守以往的观念和习惯。
(二)情绪变化
有些老年人不能正视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由于与子女分居、年老体弱、丧偶等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凄凉感,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换减少而产生的封闭感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强烈刺激,使其情绪抑郁,甚至失去生活乐趣。
(三)性格改变
感知能力减退使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兴趣爱好减少。老年人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多疑、依赖、易怒、爱唠叨等。
(四)行为改变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散漫、抽象概括能力降低,而致说话重复、抓不住重点。在处理事情上,有些老年人凭老经验,固执、刻板,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些老年人因心性偏执,常会影响人际关系。
四、衰老的发生机制
(一)基因控制学说
基因控制学说认为,衰老是受基因程序控制的,从发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都是遵循遗传程序控制而进行的固有过程。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同,控制老化的基因也就不相同,从而衰老的速度不同,其寿命的长短不同。这一学说可以解释同一物种具有相对恒定的寿命期限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衰老是从DNA转录复制到最终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积累造成的。在DNA转录复制过程中,如果错误的核苷酸进入DNA或mRNA,就会产生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蛋白质。另外,mRNA翻译蛋白质时,如果有错误的氨基酸进入,同样会产生错误的蛋白质。非正常的蛋白质逐渐增多,就会使细胞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导致衰老。
(二)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如超氧离子自由基、氢自由基、有机自由基等,这类物质具有高度氧化活性,在生物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强氧化剂作用,产生过氧化反应,致使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和多种细胞成分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凋亡,造成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组织器官衰老。而抗氧化活性物质可以阻止细胞凋亡,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三)重要器官先行退化学说
重要器官先行退化学说认为,衰老与机体一些重要器官的先行退化有关,如脑组织萎缩、脑回缩小、神经递质减少等。此外,一些内分泌腺、免疫器官的先行退化,如垂体、胸腺等器官的萎缩,可导致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细胞和体液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而发生衰老。
(四)体细胞突变学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体细胞会因物理因素(放射线等)、化学因素(药物等)及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突变,导致细胞在传代过程中遗传学异常率增高,有丝分裂能力下降,这种突变意味着细胞内部功能基因的减少和变异,结果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功能失调,甚至发生细胞死亡,从而表现出整体衰老。
(五)其他学说
除上述几种学说外,科学家们还提出了其他学说,如免疫衰老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代谢失调学说、社会学说等。这些学说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衰老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为防止人类早衰、保持健康长寿及抗衰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五、影响衰老的因素(一)遗传因素
基因控制学说认为,人的衰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家系与性别两个方面,如长寿家族其子女也长寿。据调查,双亲在60岁前死亡的子代,与双亲在75岁以上死亡的子代相比,前者死亡率高。女性的寿命一般比男性高2~6岁。这些均与遗传因素相关。按照遗传因素学说,衰老是机体固有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衰退过程。
(二)非遗传因素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下降而衰老。
(2)心理因素:不良心理刺激可以使大脑皮质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加速大脑皮质衰退,使神经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对机体的调控功能,导致机体产生疾病。保持心情舒畅的人健康长寿,而经常情绪波动、抑郁者则易患各种疾病,使衰老进程加速。
(3)疾病:人类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当今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专家们认为,如果这三类疾病能得到控制,人的平均寿命就有可能增加10年。另外,意外事故死亡的老年人的比例也较高,因为老年人听觉、视觉等感觉功能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
(4)行为因素: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饮食无规律、吸烟酗酒、经常忧郁,均有损健康,加速衰老。
(5)社会自然环境因素: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随时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如政治制度完善与否、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否均衡、文化水平高低、卫生面貌好坏、是否能适应风俗习惯及人际关系等。一般来说,政治制度优越、社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条件富裕、医疗设施完善、卫生状况良好、流行疾病能得到根本控制等因素是有利于人类延长寿命。另外,优良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水土资源、宜人的气候、新鲜的空气、舒适的环境等有助于延缓衰老,使人长寿。
第二节 健 康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以前,人们曾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被否定,代之以健康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的相关理念。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深入。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有关专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给出了定义健康的十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由此可见,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不仅要看他是否存在身体上的器质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是否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要达到这一总体状态,其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身体、精神和智力都应与其年龄、性别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这些功能表现都处于正常状态,并且彼此之间也要处于平衡或自稳状态。
二、促进健康的途径
人类要想健康地生存,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营养、休息和运动。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三个方面都必须满足最基本的需要量。健康可以说是这三方面处于平衡状态的外在表现,任何一方面的不平衡,都不能认为是健康。
(一)增强健康意识
首先要明确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包含于健康之中,身体健康是人健康的首要条件。在思想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作用,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合理的膳食搭配
合理膳食首先要处理好各种食物的配比关系。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均有其特点和相应的营养价值,故在搭配膳食的时候必须将各种食物进行合理的调配才能符合人体的需要,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才能保持平衡,才能促进身体的健康。
(三)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和劳动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和劳动,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运动可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运动能使关节柔韧、灵活。运动还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心肌储备能力大大提高,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运动能使大脑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能力得以提高。因体力劳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体育运动能使全身肌肉、关节、骨骼等都得到锻炼,所以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应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
(四)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休息分为积极休息和消极休息两种。消极休息是指在疲劳后坐一坐或睡一觉。而积极休息是指在日常活动中有规律地更换活动内容。例如,工作或劳动一段时间后,做另一种不同性质的事情,如读书、看报或进行某种娱乐活动等。这样可使大脑皮质不同部分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断轮换,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加速疲劳的解除,降低疲劳对身体的损害。但是,积极的休息不能完全代替睡眠。睡眠是使机体保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睡眠能使大脑皮质和大脑皮质下中枢广泛抑制,使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普遍降低,使肌肉松弛,有助于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所以,睡眠是一种全面休息。长期睡眠不足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质活动异常。
(五)保持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指人拥有正常、良好的精神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使大脑皮质兴奋及抑制过程协调,进而使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减少疾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节 寿命的概念及规律
一、寿命的寓意
寿命是指一个人从出生经过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存时间。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是年龄。评价人类寿命有两大指标:一个是平均寿命,是指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龄;另一个是最高寿命(又称寿限),是指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条件下,单就遗传学而言,人类可能存活的最大年龄。
(一)人的最高寿命推算方法
(1)按性成熟期推算: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所需时间的8~10倍。如果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那么最高寿命应为110~150岁。
(2)按生长期推算:最高寿命大致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一般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则最高寿命应该是100~175岁。
(3)按细胞分裂次数推算:最高寿命相当于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约50次,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则最高寿命为120岁。
(二)年龄划分标准
(1)年代年龄(时序年龄):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简单易掌握,是年龄的客观记载。
(2)生物学年龄(生理年龄):根据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生长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用来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以预测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
(3)心理年龄: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它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量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它将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相对照,以判断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人的寿命规律
(一)人的寿命节律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人的寿命也不例外。我们要想探究人的寿命就必须要研究它的规律,通过掌握人的寿命规律,进一步研究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了人体的三大生物节律,它们是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时刻受到这三大生物节律变化的影响。人的精力充沛、情绪高昂、智力活跃时,正是这三大生物节律处于高潮的时候。这些节律如果被打乱,人就会感到不适,甚至有发生疾病的可能。人的一生当中,生理和心理变化始终受人体生物节律影响。
知识链接
黄帝内经对衰老的阐述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对人寿命的规律阐述了详细论述如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脉平,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二)人的寿命周期
人的寿命周期就是人寿命的时间维度,是指从人生殖细胞的结合开始到生命终止的过程。人的寿命要经历成长期、成年期、成熟期、衰老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人的寿命周期各时期的生命特征见表13-1。
表13-1 人的寿命周期各时期的生命特征
人的寿命周期经历过成长期、成年期以后,将迎来生命活力的最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对人的寿命来说是一个关键期,同时也是成人寿命周期长、短的分水岭。通过加强这一时期的健康保健,人的寿命将会较大幅度地延长。相反,在这一关键时期,倘若缺乏科学的生命保健和护理,人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幅度地缩短,从而大大增加与理想寿命周期的距离。所以,为了拥有一个真正健康的、完整的、理想的寿命周期,人们应该依据寿命周期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生命特点,制订科学、健康的寿命策略,施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寿命周期计划。
三、长寿探索史话
追求长生不老、寿比南山一直是人们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古今中外,人们对长寿的方法进行了许多探索与研究。
在我国古代周王朝时期,人们对饮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就有初步的认识,如《周礼·天官》中记载,当时宫廷医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以上是我国古代关于饮食卫生最早的文献记录。到了战国时期,开始盛行所谓的养生之道,孔子讲,不但人们饮食的用料要新鲜,而且在烹饪上也要特别讲究。孔子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我国传统养生之道中,食补这一方式是一条由来已久的铁的规律。食补,不仅仅是饮食疗法以及病后益气补精的方法,就养生术的本意而言,更注重平常的饮食调节。关于养生,古代的许多大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孔子的主张是“自强不息”,老子的养生观是“清静无为”,虽没有提出养生的具体方法,却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理论。而所谓的“食养”也开始在中国的各个朝代盛行。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听闻渤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山中有仙人,还有长生不老之药,就想到了寻找那虚无缥缈的神山仙人和不死之方,遂派遣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东渡出海。汉武帝刘彻依方士之言,祭祀灶神,认为把丹砂炼成“黄金”就可以长生不老。从汉代至唐代,炼丹之术一直都很盛行,一些人滥服金丹以求长寿,却适得其反,唐朝的几代皇帝都因吞服金丹而中毒。之后我国传统道教总结了以往的失败教训,认为“丹”不在身体外部而在身体内部,因此修炼人体内的“金丹”以求长寿(这成为道教的主要功法)。我国古代的医药学家们也提出了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例如,唐代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提出,人之寿夭,在于撙节,养生之道,常欲小劳,顺应自然,依时摄养,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人老日衰,常须慎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集历代延年益寿的方剂,总结出“养心、安神、益智,以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
古代西方关于寿命的认识经历了从神学到医学的转变过程。长寿的原因不再是神的控制,而是应由科学来解释,人们逐步探索出许多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动物的生长发育期长,其寿命也长”的观点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肯定。西方近代实验科学的思想先驱者罗格·培根,他将希望寄托于药理学,发现了许多具有神奇效果的抗衰老药物并逐一列出,如珍珠、珊瑚、芦荟、鲸鱼、迷迭香、毒蛇肉和成年雄鹿肝脏等,其中的一些物质后被证实确有延缓衰老的效果。1817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AnthonyCarlisle(1768—1840)编写并出版了《论老年疾病》一书,他建议人们采用养生之法以延年益寿,在书中,他还列出了引起衰老的一些常见疾病。1899年,俄国学者鲍特金(1832—1889)对2240名老年人的健康检查结果做了分析后宣布,疾病不是导致衰老的真正原因,他宣称,人是因为衰老才易患老年疾病的。这一论断首次深刻地揭示了疾病与衰老的关系,因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开始发生转变,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研究老化的原因和机制。
在这曲折而漫长的探索与钻研中,有许多闪光的理念和方法值得当今抗衰老生物医学学者合理地借鉴和继承。
四、延缓衰老的途径
衰老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生理变化过程,是机体生命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特殊阶段。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是医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延缓衰老就显得特别重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衰老是可以延缓的。
(一)适当的脑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大脑是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器官,它不仅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高级中枢,也是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逐渐萎缩,功能逐渐退化。而延缓大脑衰老的根本方法是常用脑和多思考。人到老年,应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积极思考。常用脑和多思考可以加快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记忆力、分析力和理解力得到提高。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防止因过度的精神紧张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采取动、静、乐、养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而体育运动则可使全身关节、肌肉等得到锻炼。实践证明,平时无锻炼习惯的老人,在进入老年后开始锻炼身体,为时并不晚。不过老年人的锻炼要适量、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并注意安全。
(二)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导致衰老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会引起各种疾病。有资料报道,占死因前三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对有着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加以干预,可使其受益。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休息、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要力戒吸烟、控制饮酒。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整洁和舒适,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对各地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凡是长寿的老人都有着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饮食起居能够做到定时有节,生活习惯科学合理。
(三)科学的饮食调养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老年人代谢率降低,要限制饮食,要合理地摄取营养,要保持摄入量与消耗量的平衡,要关注体重的变化,防止肥胖。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要做到粗细搭配、咸淡适中,不要吃得过饱。合理适当地摄入优质蛋白质。适量地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A参与合成视紫红质,能维持黏膜上皮及皮肤组织的完整性。B族维生素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并清除自由基,具有解毒的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且对冠心病具有预防作用。纤维素能增强肠道蠕动,利于通便,还可降低胆固醇。老年人还应适当食用富含硒、锌、铁、钙、锰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以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防止细胞老化。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营造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卫生保健及文化娱乐等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五)其他
大多数老年人的死亡都属于病理性的,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如果能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必将减缓老年人衰老的进程,延长寿命。因此,老年人应定期做健康检查,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此外,还可以借助抗衰老药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的侵害,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进程。例如,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组织衰老色素的含量、改善皮肤的弹性、延缓动脉硬化等。
知识链接
常用抗衰老药物
(1)反义寡核苷酸基因药物:这类药物是一段用基因编制而成的含有特定意义密码的基因药物,它通过该密码的序列特异性地与机体内衰老细胞的基因结合,在基因水平上控制细胞凋亡和衰老。
(2)细胞因子基因工程新药:一些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等,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免疫、肥胖症等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调节细胞凋亡与免疫细胞活性的药物:如诱导转录因子,它对免疫细胞的凋亡可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4)一氧化氮抑制剂:研究表明,老年人易患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及骨性关节炎是因一氧化氮诱导细胞凋亡所致,一氧化氮的积累可引起神经元的死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 结
衰老是指生物体从成熟开始,随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功能上出现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衰退性的变化。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的进行性下降,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和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衰老是一切生物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规律。在衰老过程中,人体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人体衰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懂得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影响衰老的因素、衰老发生机制,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可以延缓衰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人们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等措施促进健康。寿命是指一个人从出生经过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存时间。年龄是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的最高寿命要比人实际生存的寿命长得多。人们对长寿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能力检测
一、名词解释
衰老 健康 寿命
二、简答题
1.简述衰老的主要生理变化。
2.简述衰老的心理变化过程。
3.简述促进健康的途径。
4.简述延缓衰老的途径。
(李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