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方法介绍

治疗方法介绍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以解决病人的最大痛苦为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筋骨并重以筋为先的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疗,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可以使膝关节合理全面的修复。③骨关节炎症修复,中药内服外敷,控制炎性组织,使骨性关节炎及滑膜炎的炎症得到控制。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着眼于辨证论治,通过对证候的把握实施不同的方药。

四、治疗方法介绍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以解决病人的最大痛苦为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筋骨并重以筋为先的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疗,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可以使膝关节合理全面的修复。

具体修复过程包括:①软骨修复,玻璃酸钠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可覆盖和保护关节软骨,改善关节挛缩,抑制软骨变性变化的表面,改善病理性关节液,增加润滑功能,配合针刀的刺激作用,促进软骨修复再生。②骨生物力学修复,针刀松解、手法、熏蒸、针灸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粘连、僵直、痉挛得到松解,关节软骨萎缩、变形的得到恢复达到功能上的修复,逐步恢复应力承载功能。③骨关节炎症修复,中药内服外敷,控制炎性组织,使骨性关节炎及滑膜炎的炎症得到控制。

(一)中药内服

膝骨关节炎中医叫膝痹病,总结历代医家对膝痹病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在认为该病辨证关键在于“肝肾亏虚、痰湿痹阻、骨痿筋伤”,施治以“补肝肾、祛痰湿、强筋骨”为要点,辅以“补脾胃、调气血”的治疗原则。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状况,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内服,发挥个体化治疗优势,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膝痹病是指由于人体肝肾亏虚,正气不足,腠理疏豁,风、寒、湿、热等外邪袭入,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变生痰浊、淤血等邪,留滞于筋骨与关节,导致肢体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甚则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临床观察结合证候研究,膝痹病的主要证型分为4型。

1.淤血凝滞证

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组方:当归、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克,羌活、秦艽、香附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毫升。

2.湿热痹阻证

特点:关节肿痛,触之发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肢节屈伸不利,身不热和身热不甚,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二妙散加味。

组方:苍术10克、黄柏5克、川牛膝10克、苡米10克、连翘10克、忍冬藤15克、防己10克、木瓜10克、苦参10克、秦艽10克、生地15克。发热者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关节痛甚加全蝎10克、蜈蚣2条;关节屈伸不利加伸筋草12克;纳少加砂仁6克、白术10克;乏力气短加黄芪15克;面色不华、舌淡加当归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毫升。

3.肝肾亏虚证

特点:膝痛无力,关节不稳,关节肿大,腰背腿膝沉重。步态摇摆,行动不便,苔少,脉沉弱或细数。

治则: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组方:二地各3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川断10克、骨碎补10克、炒二术各10克、薏苡仁10克、白茅根30克、汉防己10克、云茯苓15克、桃仁8克、白芷6克、花粉15克、滑石10g、活血藤30克、伸筋草10克、炮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毫升。

4.风寒湿痹证

特点:关节冷痛肿胀,触之不温,屈伸不利,遇寒加重,遇热缓解,夜间尤甚,舌淡苔白厚腻,脉弦紧。

治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组方:当归8克、独活10克、桑寄生12克、秦艽9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白芍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杜仲9克、牛膝9克、人参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肉桂3克。关节肿甚者,加萆廨9克、木通6克、姜黄9克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各9克祛风通络。

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着眼于辨证论治,通过对证候的把握实施不同的方药。临床常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型,各证型均可在基本方上进行加减。

img21

中药治疗

(二)针刀止痛

运用动态平衡理论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发挥针刀治疗特色。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铍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针刀医学实现了疾病治疗的五大转变:将大量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将难治变为速愈;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微创治疗;将复杂治疗变为简单治疗;将损伤型、痛苦型治疗变为近于无损伤、无痛苦治疗。

针刀治疗的理论依据如下。

1.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基础 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成为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治疗很棘手,以至于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把它列为现今世界上三大类疑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软组织损伤)之一。是人体由于损伤了除硬组织之外的一切组织而导致的疾病,都可称为软组织损伤疾病,由软组织损伤缓慢演变而成的疾病就称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1)损伤的概念:损伤就是指人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如破裂、断裂、变形、坏死、循环通道堵塞、缺损等。形式大约有很多种:积累性损伤、暴力损伤、隐蔽性损伤、疲劳性损伤、侵害性损伤、人体自重性损伤、手术性损伤、病损性损伤等。

(2)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软组织损伤之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病理因素(结疤、粘连、堵塞、挛缩)。当人体受到各种损伤以后,人体必然产生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骨和软组织的力学状态会发生改变,肌肉筋膜、韧带肌腱、滑囊、神经、血管、淋巴管这些组织器官都要遭到破坏,或受到挤压、牵拉从而引起大量细胞破裂、坏死、渗出。这些渗出物引起人体内致痛物质增高,产生疼痛。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和电生理系统的作用,产生病理改变。一是被破坏的组织修补;二是被弄乱的生理功能恢复。在此两个过程中,由于病灶区的自然保护机制,都处于警觉状态而制动,因此在修复和恢复过程结束时,极易产生粘连、结疤、挛缩、堵塞而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2.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动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在这里首先是一个“生物力学”概念,它是不同于普通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力学概念。首先,生物力学有它复杂性,这种自由和敏捷的动作在力学上变得复杂。第二,生物力学有它的生命特性,力学表现受机体生命活动的制约。第三,生物力学在人体上的表现都要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且有一个特殊的“量”、“度”的问题。

谈到人体“动态平衡”的时候,就是基于生物力学的这三大特性。在生命活动的制约下,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在特定的量和度以内活动就是“平衡”;人体外在的活动状态和人体组织器官内在的活动状态就是“动态”。所以,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否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人体正常的肌肉,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在机体内沿该肌肉的纵轴上下滑动,并牵连着机体其他组织移动,许多肌群的联合滑动,才能使人体完成各种各样的复杂精细的动作。当这些软组织的某一点或某一处发生粘连、瘢痕或挛缩,肌肉和其他组织就不能在体内自由运动。软组织一个点的病变限制了线的运动。这是“动态平衡失调”的内在含义。另外,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的存在,还限制了软组织的横向面、交叉方向生物运动,同时还影响了血流和体液的正常流动,造成上流的循环潴留和下流的循环的不足,这一点则是“流体力学”的动态平衡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失调是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进行的总体概括和阐明,它是最根本的的病因。因为我们不管治疗哪一类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只要将它的动态平衡恢复,就可以治本。要想使动态平衡获得恢复,首先就要将“四大病理因素”消除。

3.骨质增生的原因 骨质增生的真正原因是异常的高力学状态所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的力平衡失调”。X线片检查可以发现,骨质增生的纵轴方向都和作用力方向一致,作用点当然就是在骨质增生的地方。累积受力的大小是指超过正常的生理适应范围的力。压应力过高引起骨质增生发生在关节面的内侧缘或中间;发生在关节面外侧缘或其他部位的软组织附着点处,并且骨质增生的纵轴所指的方向必和罹患的软组织的纵轴方向一致,就是拉应力过大引起的,和这个方向一致的软组织必处在紧张的牵拉状态。

骨质增生改变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对抗性调节”的结果,即无法纠正异常力学状态时所发挥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人体运用本身纤维增生的办法,仍然无法阻止的这种持续高应力,人体将进一步采取对抗性调节的办法,将大量的钙质、磷质输送到软组织的被损部位,也就是高应力集中处,并调动一切有关因素,使软组织钙化或骨化,最大限度地加强了软组织的强度,从而避免这种异常拉力不能对软组织继续进行损伤,这就是软组织在持续的拉力作用下产生钙化和骨化的原因。人体内的一些囊状组织器官,如滑囊、血管、椎间盘等,在持续的高张力的作用下受到损伤,被迫进行对抗性调节,发生硬化、钙化再骨化,正如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的唇样骨质增生、血管硬化、钙化等。

4.骨性关节炎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来源 通常认为关节炎疼痛和功能障碍,其病在骨,其实膝骨关节炎实为“骨-软骨-关节周围软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病种。

从病理角度来看膝骨关节炎,可见骨质表面覆盖着白色的软骨,它起到润滑、减少关节摩擦力的作用。但是软骨磨损之后,骨质就暴露出来,软骨磨损之后是不可以再生的,但是骨质因为有血液循环而可以在边缘再生的,于是在不良应力作用下与骨相邻的组织就要受到损伤,人体又无法将这种超常的张力排除,被迫进行对抗性调节,其演变过程也就是硬化、钙化再骨化,就逐渐地发生代偿性的骨质增生,形成异常关节结构。

骨关节产生炎症反应,刺激到神经,就会产生疼痛。并且,当软骨磨损了后,关节周围的受力平衡被打破,就会影响到整个关节的韧带、肌肉等等软组织。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粘连、挛缩、瘢痕、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的存在,又限制了软组织的横向的面的运动及互相之间的交叉运动,同时还限制了血流和体液的正常流动,会加剧疼痛,疼痛反过来又会加重应力不平衡状态,形成“骨-软骨-关节周围软组织”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就是骨性关节病发生机理。

img22

正常膝关节X片

5.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原理 针刀疗法将中医整体观念及西医外科手术治疗有机结合,通过针刀对膝关节肌腱、韧带及膝周前、后、左、右的痛点进行切割分离、铲拨松解,以松解软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切开瘢痕组织,消除关节腔处高应力点,从而减轻它们对膝关节活动的束缚,恢复膝关节局部的力学平衡。

治疗过程会产生轻微创伤出血,局部组织释放创伤因子,创伤出血可以促进炎性物质的与周围环境交换,加快它的吸收,减轻其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消除疼痛,有“放血疗法”的作用;针刀将膝关节囊切开,减轻了关节内的压力,同样有减轻疼痛的作用;针刀对软组织的松解还可以激发人体膝关节自我修复、重建反应。

6.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 在充分理解针刀医学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机理后,根据病人实际综合情况设计治疗方案。原则上,膝关节各部位都可以成为进针点,但以前侧和后侧多见。

例:临床采用膝骨关节炎的针刀“三线九点”松解术的方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病人俯卧位,膝关节伸直,窝朝上,窝部及周围皮肤常规碘伏消毒、铺巾。术者带无菌手套,在窝部位划3条平行标记线,第1根为横纹线,第2根线在横纹上3~5cm,第3根线在横纹下3~5cm,每根线定位3点,共有9个点,都分布于膝后侧及内、外侧。根据病情,各点会有不同程度压痛,在“三线九点”上确定1~3个压痛较明显“源点”为进针点。使针刀的刀口线与腱纤维方向平行,再进针刀,针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刀下有坚韧感时为肌肉起止点,直达骨面,在骨面上行纵疏横剥、铲剥分离3~5刀,整体松解韧带或肌腱起止点处粘连、瘢痕组织,刀下明显松动后即顺原路出刀,敷料包扎。

img23

膝关节后侧血管神经

img24

膝关节后侧肌腱

img25

①腓肠肌内侧头;②跖肌起点;③腓肠肌外侧头;④胫侧副韧带(膝内侧);⑤斜韧带;⑥腓侧副韧带(膝外侧);⑦鹅足(由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止点共同组成,其位置稍靠膝内侧);⑧肌止点;⑨股二头肌止点

膝关节“三线”中的“九点”分布

注意:①④⑦点处应避开大隐静脉,②⑤⑧点应避开动、静脉,胫神经,③⑥⑨点应避开腓总神经。1天内保持术区干燥、清洁,适度活动膝关节。依病情治疗,1~3次为一疗程,每次间隔时间为5~7天。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有明显疗效,在此区通过针刀在疼痛的“源点”上的切割、分离、铲拨,松解软组织粘连,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膝关节各处高应力点,破坏可能引起复发的病灶,减轻膝关节活动的束缚,进而恢复其力学平衡,消除疼痛;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轻微创伤出血,创伤出血可以促进炎性物质的与周围环境交换,加快它的吸收,减轻其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释放疼痛。

注意事项:

(1)重点检查膝关节后缘的软组织损伤情况,其次为膝关节前缘的压痛点。

(2)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后侧缘损伤为膝骨关节炎损伤的原点,而其他压痛点为其继发点。

(3)施术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禁用,有膝关节或附近的肿瘤者禁用。

(4)有糖尿病的需控制好血糖,防止高血糖状态伤口易感染,难愈合;伴有严重其他疾病,严重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需慎重考虑能否耐受治疗带来的疼痛。

(5)继发性膝骨性关节炎,原发疾未愈或仍处于活动期者慎用。

(三)手法松解

原理是:①膝为肝之巢。②膝关节处于足三阳及足三阴经过的交通要道上。③膝为诸筋纠结之所,气血下沉反转之地。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为筋之府。”

手法松解包括“阻抗运动”、“体位锻炼”、“按摩手法”。手法松解治疗贵在坚持,少量多次,局部活动结合全身运动,以刚刚劳累为度。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是一种机体抗阻运动。阻抗运动时肌纤维本身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组织的营养,避免肌肉的萎缩,增强肌肉的力量,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和挛缩,从而改善和避免关节僵硬,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包括如下几种。

(1)阻抗双髋外展、内收、屈曲运动,锻炼臀大、中、小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等肌肉。

(2)阻抗双膝伸直、屈曲运动,锻炼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肉。

(3)阻抗踝关节背伸、跖曲、内旋、外旋运动,锻炼踝关节诸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等肌肉。

阻抗运动的具体操作详见后面“膝关节的自我养护”章节。阻抗运动,每组10次,每天3组,30天为一疗程。此法适合于各期膝骨关节炎病人。

2.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动作相对轻柔,适合膝骨关节炎各期的,坚持按摩手法,可加全身机能代谢,促进膝关节和下肢的血液循环,能改善膝关节炎缺血、缺氧状况以及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疼痛症状,扩大关节活动度,加速病情恢复。

具体操作4步如下。

第一步:点揉穴位和压痛点。压痛点就是说在膝关节周围,我们在用拇指触摸的时候,有一些部位比较疼痛,这叫压痛点,往往是病变的所在。五个穴位是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和足三里。找到这些点后,用拇指进行点揉弹拨。

第二步:按揉髌骨。先找到髌骨,用一个手掌或者是两个手掌把它慢慢压在髌骨的上方,然后由轻到重慢慢用力,进行来回的揉撵,这个做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第三步:拿股四头肌。把腿绷紧会发现有两块肌肉高起,这两块肌肉叫做股四头肌的内侧头和外侧头,用一个手把它握住,拇指一般在内侧,其余四指在外侧进行拿捏,这个动作也是有酸胀感为最好,也是做3分钟左右。

第四步:擦揉膝关节。把手掌伸直,用掌根先贴着外侧,贴好以后稍微用力,由上往下快速地擦动,一直擦到小腿的中间为止,然后转到内侧,各擦1分钟;然后我们可以用两个手,把下肢的内侧和外侧夹紧,以能忍受的力量为最好,夹紧以后来回的旋转试揉搓,由大腿一直揉搓到小腿中间,1分钟。

3.体位锻炼法 临床经验结合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参考国内外文献,总结出经典的膝关节松解手法——“体位锻炼”,使患膝在力的作用下,逐步克服自身关节功能障碍,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和挛缩,从而改善和避免关节僵硬,恢复软骨的正常代谢,使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减少膝骨关节炎后遗症的发生。具体松髋运动包括:行走位,坐立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注意:

(1)每节运动一日5次,每项动作重复5次以上,或持续5秒。

(2)有明显膝关节功能障碍者在施术者辅助下进行。

(3)膝关节锻炼时避免扭转用力,登山、上下楼梯或下蹲起立活动不宜。

(4)锻炼时要求动作宜缓慢柔和,不可猛然、剧烈用力。

(5)急性期膝部红肿热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皮温增高,应停止锻炼。

(6)可以散步,以鞋合脚为宜,在草地上为佳,30分钟左右,亦可进行游泳、骑车等综合运动。

(7)注意膝部保暖防寒,避免潮湿。

(四)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中药汽浴疗法、热雾疗法,是利用煎煮中草药产生的药汽来熏蒸肌体,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祛风除湿的作用,从而缓解膝骨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它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熏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中药熏蒸气的热效应及药物作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灌注,温通静脉淤滞,降低骨内压力,改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清除淤积的酸性分泌物;使淤血吸收消散,肿胀消退,改善骨质疏松,阻止或减缓骨赘生成;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达到温经散寒、理气通络、活血化淤、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药用丹参、桃仁、红花、活血藤、细辛、当归、伸筋草、白芍、桔梗、川芎、白芷、川乌、牛膝等几十味中药。混合均匀后,倒入机器高压锅内,加水2 000毫升左右,接通电源,加热至35℃时,打开开关,药蒸气通过软管持续熏蒸患膝,每次20~30分钟,2周为一疗程。

适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急性期与缓解期。

img26

中药熏蒸床

注意事项:熏洗常用设备是熏蒸床,病人平躺床上,外罩塑料薄膜或布单,头部外露,熏蒸时注意盖好薄膜,避免受风,着凉。

以下病人要禁止进行熏蒸治疗。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血管意外、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急性传染病;饭前饭后30分钟内、饥饿、过度疲劳;妇女妊娠、月经期;有开放性创口、感染病灶、年龄过大、体质特别虚弱的人;对中药过敏者。

(五)电磁治疗

磁疗又称“骨伤治疗仪”,是利用人造磁场(外加磁场)施加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改善骨伤部位的微循环,促进血流和淋巴循环,有利镇痛物质的排除,减轻炎性水肿和组织缺氧,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达到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对膝骨关节炎的修复、粘连的松解均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各期膝骨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直、活动障碍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六)中频脉冲

中频脉冲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即时疼痛和后续疼痛症状显得十分优越,而且对于因膝骨关节炎所致的下肢肌肉萎缩、痉挛、粘连、循环障碍的病人,有很强的针对性,加上该疗法给人一种舒适的振动感。因此,电脑中频电疗机深受病人的青睐。

它的治疗作用如下。

1.镇痛作用 中频电疗作用的局部,皮肤痛阈明显增高,临床上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分即时止痛及后续止痛。

即时止痛作用的体液机制,中频电流刺激可激活脑内的内源性吗啡样多肽能神经原,引起OLS多肽释放,达到镇痛效果。这些物质镇痛效果较吗啡强3~4倍,又无吗啡之副作用。

后续止痛(间接止痛)作用机制,中频电流治疗后的止痛作用主要与这种电流作用后,改变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组织间、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组织内张力下降,使因缺血所致的肌肉痉挛缓解,缺氧状态改善,促进钾离子、激肽、胺类等病理致痛化学物质清除,以达到间接止痛效果。

2.促进血液循环 中频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使神经释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反应,使皮肤温度上升。

3.锻炼骨骼肌 能使骨骼肌收缩,常用于锻炼骨骼肌,且比低频电流优越。

4.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等幅中频电流(音频电)有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临床上广为应用,对其作用机制尚研究不够。

(七)激光治疗

img27

氦氖激光治疗仪

氦氖激光治疗是根据现代激光医学、仿生学、中医学以及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的集治疗、保健为一体的新一代治疗仪。在医疗上氦氖激光主要用于照射人体经络穴位和病变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

氦氖激光可对人体产生热效应、电磁效应、光化学效应,具有活血化淤、疏调经络的功效。照射人体血液,可降低血液黏度,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和垃圾,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恢复红细胞正常形态,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保证机体组织供氧,促使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有创口的骨折筋伤有很好的促进愈合作用。改善血液循环,营养骨细胞,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和垃圾,消炎止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骨折术后、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等,亦对皮肤溃疡、皮肤创伤、中耳炎、鼻炎等有很好效果。

(八)红外照射

红外照射即红外线疗法,又称神灯、热疗。作用机理为,红外线照射有明显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促使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平滑肌痉挛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红外线可以运用于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肿胀等。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术后、膝骨关节炎等。可促进组织肿胀消散,减轻炎症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尤其对膝骨关节炎症状起到止痛、消肿,加强骨质代谢,促进骨细胞再生的作用,常常配合中药外敷,有利于药物的局部吸收,使局部症状更快的改善。

(九)中药敷贴

中药敷贴又称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用功效:中药敷贴是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我们自制的截血散、消炎膏、伤痛膏等药膏,具有舒筋活络、祛淤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对骨伤科各种疼痛、麻木、关节僵硬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而也常用于膝骨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目前家喻户晓的是“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穴位贴敷法。

1.截血散 取自制方剂截血散(主要成分:红花、白芷、花粉等)适量,加凡士林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均匀覆盖于敷料上,将其置于患膝关节,绷带包扎固定,6~8小时/次,1次/日,2周为一疗程。

本方采用活血化淤、除湿、通痹止痛的药物,符合祛湿镇痛、舒筋活血的治疗原则。采用该类药物外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关节液的分泌和吸收,特别是炎性介质和免疫源性物质的代谢,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适用于膝骨关节炎各期的急性期与缓解期。

2.消炎膏 参照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的经典方金黄散加减而成方剂。(主要成分:姜黄、大黄、黄连、黄柏、生南星、天花粉及白芷等)取适量蜂蜜,用温水将消炎膏调成浆糊状,均匀涂抹在敷料上外敷于患处,用一层纱布封闭在敷料上,以防止药物外渗,使之直接吸收。更换1次/天(根据情况可增加换药次数),以便持续发挥作用。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散寒除湿及通痹止痛的作用。消炎膏中的黄连含有小蘖碱、黄连碱、甲黄碱及棕榈碱等,同时黄连对局部组织具有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作用;大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白芷成分有白芷素、白芷醚及白芷毒素等,对皮肤真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天花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期的急性期。

注意事项:上述诸药均为外用药,不可内服;忌食辛辣食物;不适用于皮肤有破溃的病人,以免加重感染。

(十)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疾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针灸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病情的标本缓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依方施术,以通经络、调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衍生疗法很多,如温针(针上加灸)、电针(针刺通电)、火针(针加热)、水针(穴位注射)等。

img28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的作用如下。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淤斑等症状。选择相应的俞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治疗本病常规取穴以膝关节周围穴位为主,有血海、梁丘、膝眼、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阳陵泉等。行痹取膈俞、太冲;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足三里、商丘;热痹取大椎、曲泽。远取穴位有三阴交、悬钟、内关、曲池、大抒等。

膝骨关节炎的病人容易出现膝关节的僵直,活动受限,实为局部经络阻滞不通、气血不和,肌肉、韧带等生物力学平衡失调。针灸通过疏通气血经络,调和阴阳平衡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舒筋止痛的目的。

(十一)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即液体内循环治疗方法,是从名贵中药提取促骨细胞再生的有效成分,静脉给药直达病所及其周围组织,起到活血化瘀、活络通脉,促进骨细胞再生,减轻骨内压,清除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因子的作用,治疗作用快,效果好。

三七、丹参、红花、川芎等是我国名贵中药,其提取物——单体的纯度较高,有很强的药物效应,通过“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作用,针对膝骨关节炎的病因,改善膝关节局部的微循环,为膝骨关节炎的应力修复创造环境,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十二)止痛药物

由于骨关节炎的病因不明,因此,目前对骨关节炎缺乏根本治疗药物。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关节内注射药物,是当今对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些药物的应用通常是为了缓解疼痛,尚未发现有改善功能的作用。另外,长期用药会带来副作用和药物毒性,特别是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对药物的毒性更为敏感。尽管有这些局限性,一些骨关节炎患仍可选择性应用某种形式的药物治疗。从临床观察来看,轻、中度病人疗效较好,重度病人疗效较差,关节积液较多,关节结构改变严重者效果更差。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皮质激素属于快作用缓解症状药物;硫酸软骨素浓度、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属于慢作用缓解症状药物;某些软骨保护剂,可对因治疗,减缓软骨的退变。

1.单纯镇痛药 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对乙酰氨基酚列为治疗骨关节炎的首选药物。由于骨关节炎以软骨退变为主,关节炎症为继发性,程度较轻微,因此,轻到中度的关节疼痛使用镇痛药是有效的。在出现间歇性关节疼痛时,或在进行能加重疼痛症状的活动前应用;缓解持续性疼痛通常需要通过正规服用方法获得。药物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肾毒性,鉴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时须谨慎,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处于代偿期和过度饮酒的病人。

2.非甾体类药 已成为常规用药,可消除关节疼痛和僵硬,能抑制炎症反应,有潜在的优点。非甾体消炎药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善病情发展,长期使用还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高危因素有:年龄65岁以上,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和胃炎史,使用糖皮质激素,吸烟和服用抗凝血药。1971年,英国John Vane提出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COX)而抑制炎症反应的观点,并借此荣获诺贝尔奖。COX有2种异构体:COX-Ⅱ和COX-Ⅰ。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抑制COX-Ⅱ作用强于COX-Ⅰ,可降低不良反应,同时保持疗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研究方向即是发展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COX-Ⅱ的新药。

3.镇痛药 因为骨关节炎只存在低度炎症状况,因此尝试使用镇痛药控制疼痛,经临床试验表明镇痛效果较好,对于中度以上疼痛的控制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而且可改善病人的睡眠状况,安全性和耐受性也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好。

4.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能长期应用,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意义不大。关节内注入皮质激素对某些关节急性炎症表现明显,疼痛剧烈,其他药物无效者,可应用,但是作用有限。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关节内注入皮质激素可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疗效持续不超过数周。并发症包括反复的关节内注射有造成关节感染的危险。

5.关节软骨营养药物 这些药物多为软骨基质或关节液成分,通过使用能够改善软骨营养,减缓和修复软骨退变。本类药物起效缓慢,常无明显的镇痛作用,因此,服药初期与镇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才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1)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新的补充疗法已有20多年历史,至今全球用量已超过100万人次,效果良好。自20世纪70年代起,Peyron首次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病人并获得满意疗效之后,国外已作为一种药物应用于临床,多数认为有效。一般需要每周关节内注射1次,连续5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后可恢复关节滑液的正常黏弹性,增加润滑作用,激活软骨组织的自身修复过程,抑制软骨基质的分解,可增加蛋白多糖的聚集,诱导内源性玻璃酸钠的产生;此外,还有抗炎、封闭痛觉感受器等作用。临床上除能显著缓解疼痛与肿胀之外,还可提高关节功能。疗效持续时间长,且无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少数病人首次注射后,关节疼痛、行走障碍立即有所缓解,但多数病人在给药后1~3周出现明显改善,较糖皮质激素与镇痛药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对至今缺乏对因治疗药物,以及对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耐受的骨关节炎病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2)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氨基单糖,是为关节软骨中氨基葡萄糖的基本成分,能刺激人软骨细胞的蛋白聚糖合成,防止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软骨损伤及皮质激素对软骨细胞的损害,同时本品能影响炎症过程。氨基葡萄糖有保护软骨,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的作用。

(十三)臭氧疗法

臭氧进入组织后,与组织内水分形成双氧水(H2O2)。另外,臭氧还可以引起脂超氧化,生成LOP和双氧水,LOP和双氧水可以作为化学信使,迅速进入组织细胞内液,触发几种生化通路。首先,可以诱导抗氧化酶过度表达,从而清除炎症及过多活性氧,还能刺激拮抗炎症的细胞因子产生,抑制细胞表达炎性因子,臭氧还可以增加体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可以促进病区血管扩张,增加病区供养,从而促进炎症吸收。

臭氧可以明显减轻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对慢性软组织损伤也有很好的疗效。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改变软骨和基质合成代谢平衡,臭氧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可以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同时,O2-O3混合气体有更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对膝骨关节炎病人临床常用30微克/毫升的O2-O3混合气体5~10毫升注射膝关节疼痛原点,以对抗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同时可以促进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痉挛,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病人的症状。

(十四)手术疗法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也很成熟。很多病人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都是使用骨水泥型,且是表面置换术,只是把破损的关节面的骨头切掉,换一个人工的关节面,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同时又可以通过手术将膝关节的畸形一起矫正,恢复到正常的情况。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的假体分两种,一种是固体平台假体,另一种是旋转平台假体,每种都会有很多型号和匹配,宽窄、大小都是医生到了手术台上测量出来的,根据病人骨头大小,选择适合的型号进行安装。

有的病人因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害怕手术,其实这种恐惧是不必要的,因为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以被较好地预防。下肢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可以通过下肢弹力袜套、足底静脉泵、膝关节功能锻炼机的应用而大大降低。感染一向被认为是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它也可以被很好地避免,具有先进层流设备的手术室可以很好地去除灰尘、细菌及不清洁的空气,使术后感染率降至不到1%。

就近期疗效来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效果优良,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在术后第3天开始站立并开始功能锻炼,出院时病人多可以在习步器或拐杖的帮助下充满信心地行走。对于远期疗效而言,人在关节置换后症状都会得到明显改善,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明显改善,94%的成功手术病人可保持良好的膝关节功能达20年。

img29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膝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特别是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