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体格检查

新生儿体格检查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在生后24 h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检查时新生儿应是赤裸的,一般可迅速检查是否有严重畸形,是否有黄疸或粪染,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健康新生儿受到刺激时心率增快。新生儿红斑表现为全身充血发红,多出现在过渡期新生儿受刺激时,此为正常现象,仅持续存在几小时。该皮疹多见于足月新生儿,可自行吸收。检查新生儿头型是否正常,有无产钳或胎头监测电极所致的挫伤。

第三章 新生儿体格检查

新生儿在生后24 h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初次检查须注意:是否存在先天畸形;是否成功建立呼吸;胎龄、产程、分娩、止痛、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感染或代谢性疾病症状。虽然无统计学资料,但首次体格检查可能较其他检查可以发现更多的畸形。

检查时新生儿应是赤裸的,一般可迅速检查是否有严重畸形,是否有黄疸或粪染,是否存在呼吸困难。为避免受凉,最好将其放在加温设备上,应保持听诊器温暖以避免听诊时患儿哭闹。检查一般按顺序进行,因为婴儿最初会比较安静,而此时你最需要他的合作。安静时很容易听诊心脏和肺部。如果婴儿烦躁,可给其一戴着手套的手指或安慰奶嘴供其吸吮。

一、一般检查

1.一般状态 观察新生儿,记录一般状态(如反应、活动、皮肤颜色以及有无明显的先天发育异常)。

2.生命指征

(1)体温:应标明所测温度是直肠温(通常比口腔温度高1℃)、口腔温还是腋窝温度(通常比口腔温度低1℃)。

(2)呼吸: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

(3)血压:血压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4)脉搏:正常新生儿脉搏是100~180次/min(清醒时为120~160次/min,睡眠时为90~100次/min)。健康新生儿受到刺激时心率增快。

3.生长发育一般指标

(1)头围及其百分位:将测量卷尺经耳上环绕前额(在眉上)和枕骨,测定枕额周长,卷尺必须在耳以上;正常足月儿通常为33~38 cm。

(2)身长及其百分位:参照生长曲线。头顶-足跟长为48~53 cm。

(3)体重及其百分位:参照生长曲线。正常体重为2.7~3.6 kg。

(4)胎龄评估:根据新生儿出生48 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新生儿的胎龄。

二、皮肤

(一)颜色

肤色可能是反映心脏呼吸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最重要指标。新生儿上皮很薄,因此毛细血管氧合血液使其表现为粉红色。早产儿较足月儿更红,过期儿则更白。

1.多血样(深玫瑰红色)多血样皮肤颜色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也可见于氧合过度或体温过高的新生儿。应做红细胞比容测定。新生儿红斑表现为全身充血发红,多出现在过渡期新生儿受刺激时,此为正常现象,仅持续存在几小时。

2.黄疸(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皮肤呈黄色;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时皮肤呈黄绿色)至少一半的新生儿存在黄疸,但一般其峰值在出生后第3~4天。应注意黄疸的程度和分布。新生儿可视性黄疸一般提示胆红素水平大于50 mg/L。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常提示Rh血型不合或败血症感染等。24 h后出现的黄疸除上述疾病外,还常见于ABO血型不合或生理性黄疸。

3.苍白 皮肤苍白可继发于贫血、出生时窒息、休克或动脉导管未闭,导管性苍白通常提示存在动脉导管未闭。

4.发绀 50 g/L脱氧血红蛋白可使皮肤呈现青紫色。

(1)中心性发绀(皮肤、舌、口唇呈青紫色):中心性发绀多由血氧低所致,与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有关。

(2)周围性发绀(皮肤呈青紫色,舌和口唇为粉红色):周围性发绀通常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关,其血红蛋白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高铁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该疾病多为接触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以及遗传因素所致。患儿治疗用亚甲蓝。

(3)肢端发绀(仅手足青紫):肢端发绀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或生后几个小时内的新生儿)或经受寒冷刺激的患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日龄较大的新生儿,体温正常而出现肢端发绀应考虑到低血容量所致的外周灌注不足。

5.广泛瘀斑 广泛瘀斑通常与产程延长及分娩困难有关,可引起早期黄疸。出血点(针尖状出血)多局限在一个部位,对机体的影响不大,若进行性加重或扩散,应考虑到凝血功能障碍。

6.皮肤花纹 灌注良好的新生儿呈粉红色,而另一些患儿可出现明显的发绀,还有一些患儿皮肤颜色与上述两者都不同,通常表现为粉红的底色上有青紫或青紫的底色上呈现粉红样,多继发于低灌注、不适宜的氧疗、不适宜的通气或红细胞增多。

7.花斑样皮肤(红色皮肤区域与正常颜色皮肤区域界限分明)原因未明,可为正常的、暂时的(通常持续不超过20 min),也可能与血液分流有关(持续肺动脉高压或动脉收缩)。皮肤红色的程度随灌注程度而改变。分界线通常从头到腹部将身体分为两部分或发展为新生儿侧卧位的一侧。

8.斑点样皮肤(花边样红色)见于正常健康新生儿或受寒冷刺激、低血容量或感染的患儿,持续存在的斑点样皮肤应考虑到大理石样皮肤,见于21-三体综合征等。

9.胎脂 一种白色的油腻状物质分布于全身表面,以保持皮肤湿润,是正常的。

10.干燥皮肤 大多数足月新生儿无皮肤干燥。过期产儿可出现脱皮,先天性梅毒和念珠菌病时可在生后即出现脱皮。

(二)皮疹

1.粟粒疹 是皮脂腺扩张产生的细小的白色皮疹,多见于鼻子、下颌、前额和胸部,无红斑,发生率约为33%,多在生后数周消失。珍珠疹是大的单个的粟粒疹,见于外生殖器和乳晕。

2.中毒红斑 红色皮肤中间有黄白色丘疹,多在生后48 h明显,躯干较四肢更常见,可持续7~10 d,丘疹的wright染色可见嗜酸性细胞。该皮疹多见于足月新生儿,可自行吸收。若出现于小于34周的患儿,应考虑到其他疾病。

3.念珠菌尿布疹 白色念珠菌尿布疹表现为界线清楚的红斑,周围可见脓疱,多在皮肤皱褶处。用10%氢氧化钾做皮损处的革兰氏染色可见真菌芽孢。每日4次在患处涂抹制霉菌素软膏或乳膏治疗7~10 d。

4.新生儿痤疮 多见于面颊、下颌和前额,由粉刺和丘疹构成,无须治疗,少数严重病例须应用温和的促脱皮药物。

5.单纯疱疹 可表现为脓疱样小泡状皮疹、囊疱、大水疱或脱皮。皮疹多见于胎儿头皮监测处、枕部或臀部(分娩时的先露部位)。

(三)痣

1.斑状血管瘤 是一个真正的血管痣,见于枕部、眼睑和眉间,生后1年内可自行消失。眼睛、鼻子和口腔附近的血管瘤如影响生活和视觉时需要外科治疗。

2.红葡萄酒样色斑 通常出生时即可见,压之不变色,多终生存在。如覆盖前额和上唇,则必须排除Sturge-Weber综合征(覆盖前额和上唇的红葡萄酒样色斑、青光眼和对侧Jackson抽搐)。

3.胎斑 为深蓝色或蓝紫色的斑疹,经常为大面积的,多见于后背、臀部或大腿,黑种人和亚洲人中发生率达90%,白种人发生率不足5%。多在4岁左右消失。这是最常见的胎记。

4.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表现为一个大的、囊状的、边界不清的红色固定团块,存在于身体任何部位,随年龄增长大多数可缩小,但有些须要类固醇激素治疗,一些严重病例须外科手术切除。如伴有血小板减少,应考虑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血小板减少与快速扩大的血管瘤有关)。此类患儿多须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5.草莓状血管瘤(斑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呈扁平状、鲜红色,界线清晰,好发于面部,常可自行消退(70%在7岁前消退)。

三、头部

检查新生儿头型是否正常,有无产钳或胎头监测电极所致的挫伤。对于脑积水或脑积水性无脑畸形应给予颅骨透照。注意有无小头畸形或大头畸形。

1.前囟和后囟 前囟通常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通常在2~4个月闭合。前囟过大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骨骼发育异常(如成骨不全、低磷酸酯酶症)及染色体异常和SGA。前囟膨隆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炎或脑积水。前囟凹陷多见于新生儿脱水。前囟过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头畸形和颅缝早闭有关。

2.头颅塑形 头颅塑形是由于分娩过程中颅骨受压所致的暂时性不对称。大多数为分娩时间过长或阴道分娩所致,有时在剖宫产新生儿也可见到,在1周内可恢复正常。

3.先锋头 是头皮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可跨越骨缝,多由于子宫或阴道壁挤压胎头形成,通常几天内可吸收。

4.头颅血肿 是骨膜下出血,不跨越骨缝,多由于创伤性分娩或产钳分娩所致。如怀疑颅骨骨折应拍摄X射线片或CT扫描(头颅血肿合并颅骨骨折的发生率<5%)。应监测血细胞比容和胆红素水平。头颅血肿通常直至第3~4天才不再进一步加重。绝大多数头颅血肿在2~3周吸收,极少需要穿刺抽血。

5.帽状腱膜下出血 出血发生在帽状腱膜下,可跨越骨缝达到颈部和耳朵。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容量丢失应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凝血障碍。

6.颅内压增高 下述征象提示新生儿颅内压增高:前囟膨隆、骨缝分离、向上凝视障碍、头皮静脉显露、头围增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脑积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颅内出血或硬膜下血肿。

7.颅缝早闭 是指一个或多个颅骨缝过早闭合。颅骨不对称的新生儿应考虑此问题。触诊时在骨缝上可触及骨脊,且颅骨不能移动,须行X射线检查。有时须外科治疗。

8.颅骨软化 偶尔婴儿会有颅骨软化,颅骨软乒乓球感(通常为顶骨)。在过期儿或成熟不良儿最常见。如果存在颅骨软化,一般仅为偶然发现,会在数周内消失,即使其在出生时表现显著。如果软化面积较大,可能继发于低钙血症,成骨不全,梅毒也应除外。

9.斜头畸形 是指头的形状倾斜、不对称、变平。主要见于早产儿以及头部总保持一个位置的新生儿。

10.骨缝移动 可排除颅缝早闭。可将拇指分别置于对侧颅缝并交替推颅骨感觉其移动。对于头骨应观察尖头畸形。应注意骨缝移动程度,其移动可能相当大。一般在出生后5 d内其移动减弱。如果头围在正常范围内且存在颅缝移动,还须稍微注意一下囟门(大或小)。很大的囟门提示骨化延迟,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三体综合征、宫内营养不良、低磷酸血症、佝偻病及骨化缺陷。正常囟门压力在婴儿坐位时变软。

四、颈部与面部

1.颈部 应检查颈部活动度、甲状腺肿大、甲状舌或腮弓窦道。利用引发觅食反射使新生儿转头以进行颈部检查。偶尔会发现一侧深凹陷而不对称。虽然凹陷可解释为一肌肉或肌群可能的发育不良,但最常见的原因是胎头持续偏向一侧的胎位(头盆倾势不均)影响。触摸胸锁乳突肌检查有无血肿和甲状腺肿大,有无甲状舌管囊肿。短颈见于特纳综合征、Noonail综合征和Klippel-Feil综合征。

2.面部 注意有无先天畸形,鼻、口腔和下颌形状是否正常,注意有无眼距过宽或耳位过低。应注意面神经损伤,以单侧面神经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哭闹时面部不对称,瘫痪侧嘴角下垂,鼻唇沟消失,不能闭眼、动唇,有流涎。外伤所致的面神经损伤多在生后1周内消失,但也可持续数月。如果面瘫持续存在,应排除面神经缺如。

五、五官检查

1.耳朵 注意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存在外耳道及耳前窦道或凹陷。连接眼的内眦和外眦画一假想水平线,与头颅纵轴垂直,如耳郭低于该水平线,称为耳位过低。耳位过低可见于多种先天畸形(最常见的除了氨蝶呤对胎儿的影响以外,还有18-三体综合征等)。耳前的乳突刺瘤常见,多为正常。毛状耳见于糖尿病母亲婴儿。当新生儿对声音有眨眼反应时可测定大体听力。

2.眼睛 眼科检查包括:巩膜出血,黄疸,结膜渗出,虹膜颜色,瞳孔大小,对称性,眼外肌运动,聚合能力。在出生后前2 d,有时因眼睑水肿而不能行眼科检查。如果是这样,应记住以便于以后随访检查。正常角膜水平直径不超过10.5 mm。青光眼表现为巨大模糊的角膜。用检眼镜检查有无红色光反射。巩膜正常是白色的,早产儿由于巩膜较足月儿薄,故呈淡蓝色。如巩膜呈深蓝色,应除外成骨不全。

(1)先天白内障:可有晶状体混浊和光反应消失,常须眼科专家早期进行评估。

(2)结膜下出血:创伤性分娩时,由于结膜毛细血管破裂所致,见于5%的新生儿。

(3)结膜炎。

3.鼻 如怀疑单侧或双侧鼻后孔闭锁时,应下鼻胃管证实。新生儿多用鼻呼吸,故双侧鼻后孔闭锁时,患儿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鼻翼扇动提示呼吸窘迫。鼻塞和分泌物是先天梅毒的典型表现。对灯光刺激或存在药物撤退综合征时可出现打喷嚏。

4.口腔 检查软硬腭以发现有无腭裂存在。舌系带过短常须外科手术治疗。

(1)舌下囊肿:是一个口腔底的囊性肿胀,可自行消退。

(2)Epstein珠:角蛋白潴留形成的囊肿,位于软硬腭交界处,是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

(3)黏液囊肿:由于涎腺管受损形成,位于口腔黏膜上,可自行消退。

(4)新生牙:是低位的门牙,须行X射线检查以区分下述两种类型,给予不同的处理。

1)脱落前的牙:1/4 000的新生儿可有牙齿过多,此类牙齿多松动,牙根缺如或发育不良,应给予拔除以避免误吸。

2)真脱落牙:是过早萌出的真牙,发生于不足1/2 000的新生儿,无须拔除。

(5)巨舌症:巨舌可为先天的或后天获得性的。局部巨舌多继发于先天血管瘤。巨舌症见于Beckwith综合征(巨舌、巨体、脐膨出和严重的低血糖)和糖原累积病。

(6)唾液过多:见于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

(7)鹅口疮:口腔鹅口疮在新生儿常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征象,舌面、牙龈或颊黏膜上有白色片状物。可用棉签拭子取制霉菌素溶液擦涂口腔治疗,每天3~4次,共7 d。

六、胸部及呼吸

新生儿呼吸频率一般为40~60次/min。所有婴儿的呼吸为周期性的而不是规律呼吸,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明显。因此,婴儿可相当平稳地呼吸1 min左右,而后出现短暂呼吸停止(通常为5~10 s)。呼吸暂停经常定义为可使婴儿肤色由正常转为不同程度的发绀的无呼吸时间,不是正常的表现,而周期性呼吸是属于生理性的。呼吸暂停为异常延长的无呼吸间期。如果婴儿肤色粉红、呼吸频率少于60次/min,提示呼吸系统通常是正常的。无呼吸急促的明显呼吸疾病罕见,除非婴儿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1.视诊 观察胸部是否对称,不对称的胸部常提示张力性气胸。正常新生儿应无呼气性呻吟,几乎无鼻翼扇动。呼吸急促、胸骨和肋间凹陷、呼气性呻吟提示存在呼吸窘迫。婴儿在哭闹时(尤其早产儿)可有轻度三凹征;如果不伴呻吟,此种呼吸可认为是正常的。

2.呼吸音 注意听诊呼吸音是否存在和对称。最佳听诊部位是左右腋下。呼吸音减弱或呼吸音不对称提示气胸、纵隔气肿或肺不张。如听不到呼吸音而能听到肠鸣音提示膈疝,须立即行X射线检查,急诊行外科治疗。

3.漏斗胸 是指胸骨形状改变,通常无临床意义。

4.乳腺 足月新生儿乳腺直径通常为1 cm,由于母亲雌激素作用可异常增大(3~4 cm),此现象多持续不足1周,无临床意义。可有白色分泌物。副乳是一种正常变异。

七、心脏

注意心前区搏动、心率、心律、心音性质以及有无杂音。应明确心脏在左位还是右位,可通过听诊或触诊来判断。

(一)检查注意事项

正常心率在120~160次/min。随着婴儿的活动而有变化,在婴儿哭闹、活动、呼吸急促时升高,在安静、呼吸缓慢时下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生理性缓慢为心脏无显著抑制的重要提示。偶尔足月或过期儿在休息时心率可降至100次/min以下。正常婴儿在受到刺激后心率上升。

杂音在新生儿期的意义不如其他时期大。有严重心脏病的婴儿可能无杂音。另一方面,将要关闭的动脉导管可造成暂时杂音,此期可能很响、令人忧虑。奔马律可能是不良发现,而第二心音分裂可能没问题。

如在听诊、观察后发现任何问题,如心脏异常位置、异常增大、心音亢进。胸片是进一步检查的最好手段。心音遥远,尤其在合并呼吸症状时,经常继发于气胸或纵隔气肿。

(二)杂音

1.室间隔缺损 最常见的心脏缺陷,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典型的杂音为响亮的、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最佳听诊位置是胸骨左缘下方)。临床症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生后2周后发生,最多见于出生后6周到4个月。缺损的室间隔大多数在1岁时可自行关闭。

2.动脉导管未闭 表现为出生后2~3 d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向左锁骨或沿胸骨左缘传导,可见心前区搏动增强,脉压增大和水冲脉。

3.主动脉缩窄 可听到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沿胸骨左缘向心尖部和肩胛间传导,通常在背部最响。

4.周围性肺动脉狭窄 在前胸、两侧腋下和背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是由于主肺动脉比周围肺动脉宽使血流紊乱形成湍流所致。通常持续至生后3个月,可能与风疹综合征有关。

5.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在出生后1~21 d在各个位置都可听到一个短的、收缩中期杂音,有时可听到奔马律。

6.法洛四联症 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响亮的、粗糙的、收缩期或全收缩期杂音,呈单一第二心音。

7.肺动脉狭窄

(1)伴有室间隔缺损:第一心音后有一个柔和的收缩期杂音,伴有收缩期“咔嚓”音,第二心音响亮且单一。

(2)室间隔完整:多听不到杂音,可闻及单一的第二心音。

8.三尖瓣狭窄 沿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有单一的第二心音。

9.大血管转位 多见于男孩。

(1)单纯型心脏查体是正常的,X射线检查和心电图亦是正常的,但患儿出现明显的发绀和呼吸急促。

(2)伴有室间隔缺损在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生后3~6周患儿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10.动脉干 在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有细微震颤,第二心音响亮而单一。

11.房间隔缺损

(1)继发孔缺损:在婴儿期很少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胸骨左缘上方可闻及柔和的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2)原发孔缺损:在婴儿期很少出现症状,在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肺喷射性杂音和早期收缩期杂音,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

(3)共同房室通道:在婴儿期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前胸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如肺血流增加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

12.异常肺静脉回流

(1)部分性与房间隔缺损中的继发孔缺损表现相似。

(2)完全性肺静脉回流梗阻时听不到杂音,部分梗阻时沿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亦可闻及奔马律,有时在胸骨左缘上方肺动脉区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13.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在胸骨右缘上方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向颈部及胸骨左缘下方传导。若有严重的左心力衰竭,杂音可能减弱。在婴儿期当狭窄严重引起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儿方出现症状。

14.肺动脉狭窄(室间隔完整)如果狭窄严重,在肺动脉区可闻及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整个心前区传导,可出现右心衰竭和发绀。如果狭窄较轻,在肺动脉区可闻及短的肺动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有第二心音分裂。

(三)脉搏触诊

股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在第1~2天经常微弱。如果在出院时怀疑股动脉异常,应测量上下肢血压。动脉导管未闭时脉搏洪大。如未触及股动脉搏动或搏动减弱,应考虑到主动脉缩窄,但存在狭窄的婴儿其血压在动脉导管未闭的前几天可以正常。

(四)检查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包括肝大、奔马律、呼吸急促、肺部喘鸣和啰音、心动过速以及脉搏异常。

八、腹部

新生儿腹部检查不同于较大婴儿,在此检查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反复检查。

1.视诊 上腹部器官(如肝、脾、肠)经常可通过腹壁观察到,尤其是瘦的新生儿、早产儿。偶尔可观察到肝脏边界,肠型也容易看到。先天畸形或肿块造成的腹部不对称经常是最先可发现的。明显的腹部缺损包括脐膨出(肠管被腹膜覆盖,脐部位置居中)、腹裂(肠管无腹膜覆盖,缺损常位于脐的右侧)。舟状腹常提示膈疝。

2.听诊 注意听诊肠鸣音。

3.触诊 触诊腹部注意有无膨胀、压痛和肿块。触诊宜在新生儿安静或哺乳时进行。开始腹壁触诊时轻压或抚摸,由下腹向上,以发现肝脾边界。正常在肋下可触及肝脏1~2 cm,脾脏一般不能触及。注意区别婴儿肠道与较硬的肝脏,其他器官或模糊的团块。肝脏肿大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炎或败血症。脾大见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或败血症。轻柔触诊腹部后,可能还需深度触诊,不仅由于肌肉发育不成熟,还因为肠道无食物或空气。生后前1~2 d常可触及肾脏,应触诊是否有肾脏异常、缺如、异位肾或其他深部组织,多囊肾、肾静脉血栓及肾积水时肾脏增大。腹部肿块多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九、脐部

正常时脐部有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在1000名单胎新生儿中有5~10人仅有一条脐动脉,双胎新生儿中有35~70人。具有两条血管者(一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多提示有肾脏或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是18-三体综合征),此类患儿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病率较高,围生期死亡率亦较高。如脐部有异常应行腹部超声检查。脐根部有分泌物、红肿或水肿提示脐尿管未闭或脐炎。脐带应为半透明的,如呈黄绿色提示有胎粪污染,通常为胎儿窘迫所致。

十、肛门与外生殖器

(一)肛门

应仔细检查了解其开放性、位置、大小(正常直径10 mm),以除外肛门闭锁。偶尔大的瘘被误认为正常肛门,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瘘的位置在正常肛门位置的前面或后面。足月儿生后48 h内应排胎便,早产儿可有胎便排出延迟。

(二)外生殖器

当新生儿外生殖器显示的性别特征不明确时应进行正规的内分泌检查才能确定性别。男婴若有阴茎异常应咨询泌尿科专家。

1.男婴

(1)正常出生时阴茎长度大于2.5 cm。应注意有无痛性阴茎勃起。新生男婴多有明显的包茎,阴茎扭转发生率为15%。

(2)应确定尿道口的位置,注意有无尿道下裂或尿道上裂,并注意其程度。

(3)应注意睾丸是否在阴囊内,有无腹股沟疝。早产儿的睾丸常未下降。应触诊睾丸,识别附睾及血管。触诊睾丸时应由内环滑向阴茎上部的任何一侧,将睾丸推向阴囊。每侧睾丸大小应该一致。观察阴囊的颜色,如阴囊皮肤呈蓝紫色多提示存在睾丸扭转须立即进行外科治疗。

(4)阴囊是女性阴唇的类似胚胎物质,经常会很大,并会对母体激素起反应。足月儿阴囊皱褶发育良好,阴囊光滑多提示新生儿发育未成熟。鞘膜积液常见,但除非是交通型;否则,多在1岁左右消失,而不是腹股沟疝的前兆。

2.女婴 检查阴唇和阴蒂,偶尔在阴道壁上可见黏膜赘。阴道分泌物通常是乳白色黏稠的,由于母亲雌激素撤退的影响,阴道内可有血性分泌物(假月经)。阴唇始终是分离的,应检查阴道壁囊肿、处女膜闭锁或其他更少见的异常。如阴唇融合而阴蒂增大,应考虑肾上腺皮质增生。足月儿阴唇可增大,阴唇过大多与母亲用药有关。

十一、脊柱、四肢、关节和淋巴结

1.脊柱 应将婴儿翻转过来并用手托住其头部。注意脊柱尤其下部腰椎及骶骨区有无缺损,任何异常的色素沉着或多毛斑均应除外脊柱畸形的存在。位于骶骨或多毛的凹陷提示小的脊膜膨出或其他异常可能。

2.四肢 新生儿肢体常见问题有指(趾)异常,畸形足。由于胎儿姿势的原因,许多婴儿脚前掌内收,胫骨弯曲甚至扭转。如果校正拉伸,脚前掌内收经常会在数周内自行恢复,没必要过分关注。轻度胫骨弯曲或扭转也是正常的。手臂活动减少应考虑尔勃麻痹或一个锁骨或其他骨骨折。

(1)并指(趾)畸形或异常的指(趾)融合多见第3、第4指和第2、第3趾,多有明确的家族史,年长时可行外科治疗。

(2)多指(趾)畸形在手或足有过多的指(趾)存在,有明显的家族史,应行X射线检查以确定有无骨样结构。如无骨样结构,可在多余指(趾)处系上缝线直至其脱落。若有骨样结构存在,应行外科切除。轴线部位的指(趾)过多与心脏异常有关。

(3)手掌皱褶常见于Down综合征,但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变异。

(4)马蹄内翻足多见于男婴,足屈曲内翻,如可用轻柔的外力纠正,多可自行恢复;如不能,则须矫形外科治疗同时随访。

3.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髓关节脱位发生率在活产儿约为1/800,多见于女性,多为单侧,以左侧为多见。脱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背部皮肤皱褶的不对称和患侧肢体短,股骨头最常见是向后上脱位。检查时将婴儿的腿置于蛙状位,中指置于股骨大转子,拇指及示指抓住膝关节,用中指将股骨头向下拉离床面、拇指向后推向床面,试着将股骨头复位。如果存在脱位,会在其复位时感觉到股骨头与众不同的向上运动。髋臼内韧带摩擦的髋关节“咔嚓音”较脱位髋关节(髋关节重击)更常见。已有资料显示并非所有髋关节脱位在出生时即存在,因此近期将其定义为“髋关节发育不良”。

4.淋巴结 约1/3的正常婴儿可触及淋巴结。其直径一般小于12 mm,经常见于腹股沟、颈部,偶尔在腋窝可见。

十二、神经系统检查

(一)检查注意事项

有许多关于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但如要准确检查还应掌握更多的知识。出生时检查有助于判断,要特别重视。细致的检查较浮浅检查能发现更多信息。许多资深医师体检可发现婴儿脑积水或其他明显的颅内损伤,这些在仔细检查时也可能被忽略掉,只有通过头颅超声或头颅透光照射检查时才能发现。

在婴儿体格检查的前部分可能迅速获得最可信的信息。有经验的检查者,能在进行器官及生理系统检查同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活动对称性、姿势、肌张力、对握持或打扰的反应(即适当的哭闹或安慰)都能在其他体格检查时评估。

应仔细注意哭闹程度及声调。当婴儿哭闹时可检查到第7脑神经损伤(受累侧嘴角不会向下)。如果存在尔勃麻痹,通常会发现肩及上肢运动受限;受累上肢平置于身体一旁,而不是正常的握拳屈曲于嘴附近。存在颤动而在仰卧时消失一般是良性的。婴儿持续哭闹时应寻找疼痛的原因(如骨折)。

完整行为检查更多依赖于婴儿-检查者的合作。主要受婴儿的相对清醒状态、是否喂养过、分娩时止痛及麻醉程度的影响。在婴儿吸吮或直立时可诱发睁眼。有些婴儿会在有人用令人舒服的声音说话时警醒并聆听。几乎所有婴儿都喜欢被抱着。如果其中一些行为反应不能诱发出来,可能提示存在暂时、永久性问题。

(二)检查内容

首先应观察患儿有无异常活动(如抽搐)或过度激惹,然后评估下述指标。

1.肌肉张力

(1)肌张力低下:可见肌肉松软。

(2)肌张力增高:肢体伸展时抵抗感增强,也可表现为背部过伸和双拳紧握。

2.反射 对于新生儿来说下述反射是正常的。

(1)觅食反射:用手指侧面接触婴儿上唇和面颊,新生儿会向触侧转头且张口;越饥饿、越有活力的婴儿觅食反射越强。给婴儿嘴里塞入一奶头会诱发吸吮反射。

(2)眨眼反射:轻触前额,新生儿出现眨眼。

(3)握持反射:将检查者示指置于新生儿手掌内,新生儿出现紧握手指表现。随后用拇指、示指拉住婴儿手指并将其拉至坐位。注意头部延迟后仰程度及控制能力;哭闹婴儿经常因为愤怒而头后仰。使婴儿保持坐位,将躯干前、后倾以再次检查头部控制能力。然后使躯干及头部缓慢回躺。

(4)颈扶正反射:使新生儿的头向左或向右转动,对侧肩膀将向同一方向转动。

(5)拥抱反射:在头部即将接触床面之前迅速抽出其握住的手指,使婴儿后仰,一般会引出Moro反射,但“完全”的反射结果仅可在约20%婴儿中看到。

(6)踏步反射:使婴儿直立,脚在床垫上,随后将其向前倾斜;这样经常会诱发缓慢交替踏步动作;然而正常婴儿经常不能完成此反射。

3.脑神经 注意有无眼球震颤、瞳孔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眼球可否跟随移动的物体。

4.活动 注意肢体、躯干、面部及颈部有无自主活动。细微的震颤有时可能是正常的,阵挛性活动可能与抽搐有关。

5.外周神经

(1)Erb-Duchenne麻痹为C5~6的损伤,表现为上肢内收和内旋,前臂呈旋前位,可以伸直,腕关节屈曲。多伴有膈麻痹。

(2)KIumpke麻痹为C7~8和T1的损伤,表现为手松弛。如果T1神经根的交感纤维受损,可出现同侧的上睑下垂和瞳孔缩小。

6.神经系统疾病的一般症状

(1)颅内压增高(前囟膨隆、头皮静脉曲张、骨缝分离和落日眼)。

(2)肌张力减弱或增高。

(3)淡漠;激惹或过度兴奋。

(4)吸吮和吞咽反射差;神经反射消失、减弱或增强;反射不对称。

(5)呼吸表浅,不规则;呼吸暂停。

(6)双眼凝视;抽搐(吸吮或咀嚼动作、眨眼、眼球转动及呃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