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肾的微细结构
肾实质主要由许多泌尿小管(肾单位和集合小管)组成(图6-6),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构成肾的间质。肾单位是滤过、重吸收形成尿液,集合小管主要是运输尿液。
图6-6 泌尿小管和肾血管模式图
(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有100万~15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球形的肾小体和细长而弯曲的肾小管组成。
1.肾小体(肾小球) 位于肾皮质内,呈球形。由血管球与肾小囊两部分组成(图6-7)。
图6-7 肾皮质的微细结构
(1)血管球:是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的一团盘曲成球状的毛细血管,被肾小囊包裹。电镜下,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面的基膜构成。内皮细胞有很多小孔,直径50~100nm。入球微动脉粗短,出球微动脉细长,故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内压较高,有利于原尿的生成。
(2)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端扩大并凹陷而成的双层盲囊。两层之间的腔隙,称肾小囊腔。壁层是单层扁平上皮,脏层的上皮细胞贴附在毛细血管基膜的周围,称为足细胞(图6-8)。足细胞的胞体较大,从胞体伸出数个较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再伸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的次级突起相互镶嵌,形成栅栏状紧包在毛细血管外面,次级突起间有宽约25nm的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盖有一层极薄的裂孔膜。
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渗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裂孔膜,这3层结构组成滤过膜,亦称滤过屏障(图6-8)。若滤过屏障受损,则大分子物质,甚至血细胞都可漏入肾小囊腔内,出现蛋白尿或血尿。
图6-8 滤过膜示意图
2.肾小管 肾小管的壁与肾小囊的壁层相续,是1条细长而弯曲的单层上皮性管道。根据肾小管各段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由近侧端向远侧端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图6-6)。
(1)近端小管:分为曲部和直部。
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是肾小管的起始部,也是肾小管各段中最粗最长的一段,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的上皮由单层立方形或锥体状细胞构成,细胞界限不清晰,其游离面有刷状缘(图6-7)。电镜观察,刷状缘就是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它们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近端小管对水、营养物质和部分无机盐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直部:近侧端与曲部相续,远侧端管径突然变细移行为细段。近端小管直部与曲部结构相似,仅微绒毛不如曲部发达,因而其重吸收功能不如曲部。
(2)细段:是肾小管中管径最小的部分,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细胞核凸向管腔(图6-9)。
图6-9 肾髓质的微细结构
(3)远端小管:分为直部和曲部,两者都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
远端小管直部:近端与细段相续,远端与曲部相连,其管壁上皮的结构与近端小管直部相似。由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共同构成的U形结构称肾单位袢。肾单位袢的功能主要是减缓原尿在肾小管内的流速,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盘曲于肾小体的附近,管壁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短而少(图6-8)。此部有重吸收水、钠和排出钾等功能。
(二)集合小管
集合小管续接远端小管曲部,自肾皮质行向肾髓质,当到达髓质深部后,陆续与其他集合小管汇合,最后形成管径较粗的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集合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随着管径逐渐增粗,细胞也相应增高,至乳头管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图6-9)。集合小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三)球旁复合体
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等组成(图6-10)。
图6-10 肾小体与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1.球旁细胞 它是入球微动脉接近血管球处,由入球微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变形而成。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呈圆形。球旁细胞能分泌肾素。肾素在血液内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后,能使血压升高。某些肾病伴有高血压,与肾素分泌有关。
2.致密斑 位于远曲小管与球旁细胞邻接处,是远曲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变形所形成的椭圆形结构。此处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细胞核多位于细胞的顶部。一般认为它有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的作用。
肾移植
肾移植是将有功能的肾脏由活着的亲属身上或脑死亡病人的身体取出,植入接受者的右侧或左侧的下腹部髂窝处,以代替失去功能的肾脏的一种器官移植手术。肾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佳的治疗手段,而且已列入常规的治疗范畴。我国每年实施肾移植4 000余例次,居亚洲之首,最长健康存活达23年。目前我国已有91家医院能够开展肾移植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