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麻醉期间非麻醉药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
麻醉手术中患者循环系统的变化非常明显,处理不及时往往影响患者安全和术后恢复,因此麻醉期间对循环系统的管理在整个麻醉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麻醉期间发生循环紊乱的原因很多,诸如麻醉前已存在的疾病,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影响,手术创伤和刺激,术中出血,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因此,对循环紊乱的可能因素需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术前已存在的生理、病理改变
1.年龄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心肌组织收缩力相对较弱,对各种应激反应的受到限制。麻醉状态下心率较快,一旦心率变慢往往伴有心输出量明显降低。
2.心脏病 术前合并心脏病患者,麻醉期间变化较复杂,对应激反应的代偿能力差,若处理不及时往往导致ST段和T波变化,各种心律失常和心率波动。
3.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术前许多患者存在脱水,脱水程度不同对心电图的影响也不同。轻度脱水通过补充细胞外液,心电图往往无明显变化;中、重度脱水患者的心室和血管内充盈压明显降低,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显示ST段和T波改变。低血钾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变化,是麻醉期间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酸血症患者由于血中H+增加,对心肌产生抑制作用,易发生心率波动和各种心律失常。
4.休克 患者术前已经发生休克者,应注意避免麻醉和手术因素加重休克。
二、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性变化,或两者之间平衡失调,是麻醉期间心电图变化的常见原因之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脏节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心率增快,心房、房室结、心室传导速度加快。强烈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心室颤动;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心房颤动。
临床麻醉中,交感神经兴奋较多见,副交感神经兴奋少见。
1.精神因素 术前恐惧、焦虑,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2.麻醉操作
(1)气管插管不良反应 快速静脉诱导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其原因主要与刺激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2)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若阻滞平面达第4胸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纤维被阻滞,可引起剧烈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电图改变。
(3)机械通气 全麻机械通气时,若呼吸频率过快或潮气量过大,可使胸内压升高,静脉回心血容量减少,引起心电图改变。
三、体位和手术操作
坐位和头高脚低位时,由于重力的影响,血液积聚于下肢和内脏血管;不恰当的俯卧位、仰卧位时,妊娠子宫或腹内肿瘤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回流,导致血压降低和心电图变化。
手术操作常可引起心率、心律失常。手术可直接刺激心脏,也可刺激心脏以外的部位而引起反射性心律失常。例如牵拉胆囊、肠系膜、子宫,压迫眼球、颈动脉窦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颅内手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胸腔和心内手术直接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常可导致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心电图改变。
四、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缺氧初期通过颈动脉化学感受器使脑干血管收缩中枢兴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碳酸血症初期除作用于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外,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因此,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使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是麻醉期间心电图变化的重要诱因。
五、过敏反应
各种麻醉药、液体、输血所致的过敏反应,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六、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1.血钾 轻度低血钾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重度低血钾可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轻度高血钾时,心电图常表现为Q-T时限缩短,T波高尖;中度高血钾可出现P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甚至P波消失;高度高血钾时室内传导缓慢,QRS波群变宽,ST、T融合,室性期前收缩,甚至心脏停搏。
2.血镁 镁是激活Na+-K+-ATP酶必需的物质,低血镁可致静息膜电位、传导性和复极性发生变化。高镁血症可引起心脏刺激传导障碍,抑制心肌膜兴奋性,引起心动过缓和室内传导阻滞。
3.血钙 高钙血症可致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缩短、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低钙血症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T段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
4.酸碱失衡 酸中毒时H+可竞争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易诱发心室颤动;细胞内K+外流引起高血钾症,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