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青少年运动时,棒球等撞击物以相对低的能量撞击胸部心前区后引发的猝死。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有临床或尸检资料证实,且临床不存在能引发猝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急性心脏损伤情况。有人推测,青少年运动员人群易发生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原因是其处于发育中的胸部更富有弹性,容易将外来的撞击能量传到心脏。临床和动物试验表明,尽快给予除颤治疗对心脏震击猝死患者的救治成功极为重要。

第二十三节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一、概述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青少年运动时,棒球等撞击物以相对低的能量撞击胸部心前区后引发的猝死。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有临床或尸检资料证实,且临床不存在能引发猝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急性心脏损伤情况。一旦发生该征,立即进行除颤心肺复苏治疗。

二、发病机制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发生过程是较低能量的撞击青少年左胸胸廓较软骨骼中部心脏上方,动物的模拟试验表明,应用心电图同步出发的胸部撞击,撞击的时间不同能引发不同的心电图表现与相关后果。当撞击时间点位于T波顶点前15~30ms的狭窄区域时,则能立即引发室颤,但落入其他时间点的胸部撞击不能引发室颤。当撞击时间落在除极的QRS波当中时,常引起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落入QRS波和ST段的撞击能够引起ST段的抬高。而在多个撞击时可引发左束支阻滞及ST段抬高。显然,T波顶峰前15~30ms的时间段正是心室易颤期,落入该区的室早又称为RonT室早,容易引发室颤。晚近的观点认为,IK(ATP)通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激活可能是胸壁撞击引发猝死的机制之一。急性心肌缺血可以激活IK(ATP)通道引发ST段抬高,降低室颤的阈值,增加室颤发生几率和危险。

三、临床表现

1.易发年龄 本综合征发生的高峰年龄为喜爱运动的青少年,年龄范围2~38岁(平均年龄12岁)。70%以上的患者<16岁。有人推测,青少年运动员人群易发生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原因是其处于发育中的胸部更富有弹性,容易将外来的撞击能量传到心脏。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的骨骼不断发育逐渐成型,胸壁变得更为坚实,胸廓的坚实使其对突然外来的震击力表现为更多的吸收,而不是直接传送给心脏,使本综合征在成年人中较少发生。

2.易引起本综合征胸部震击部位 胸部的震击部位几乎都是心脏解剖位置相关的胸前区。撞击的部位多数位于左侧中胸部,也可见于剑突部以及胸骨上部Louis角等部位。其共同特征是胸部受低能量的钝性撞击。

3.发生时的症状 患者遭到胸部钝性震击后,可有两种表现:①多数患者即刻发生晕厥、昏迷、心脏停搏,其心律失常考虑是原发性心室颤动。②部分患者意识丧失前有一短暂的昏迷前期,最初可能还能诉说头晕等不适的简单话语,部分患者可站起来哭喊、惊叫或呕吐,随即迅速发生意识丧失和心脏停搏。其心律失常考虑开始并不是心室颤动,可能是心室自搏心律,继而蜕变成心室颤动。

四、治疗

分秒必争的及时除颤及心肺复苏治疗,是使患者能获幸存的唯一方法。文献中能获救的病例多数在事件发生1min内就开始抢救,抢救开始的越早,患者复苏的机会就能增加。临床和动物试验表明,尽快给予除颤治疗对心脏震击猝死患者的救治成功极为重要。突发心脏骤停包括三种情况:①患者突然发生室颤,约占心脏骤停的80%;②患者发生的是缓慢性心律失常,例如心脏停搏;③患者发生心脏电和机械分离,后者约占总数的20%。但处于紧急情况时,区分上述三种不同情况将可能丧失抢救成功的机会,因此应当分秒必争的给予盲目除颤。

五、预防

为减少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目前采用几项预防措施:

1.应用质地较软的训练用球;

2.运动时穿戴胸部保护衣;

3.对相关人员进行除颤技术的培训,例如教练员、运动员、场地的其他人员进行基本生命救治和体外自动除颤仪应用的训练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