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小心脏综合征
一、概述
小心脏综合征(small heart syndrome,SHS)系指心脏相对较小,造成活动后心排出量相对不足,继而产生头晕、心悸、胸骨后(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易疲劳、乏力等,其特征为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阴影较正常人为小。该综合征最早由Laennec于1926年发现并报告,临床上并非十分罕见。小心脏综合征为先天性小心脏,心脏在解剖上相对偏小,往往属先天性异常。患者心脏的功能与机体对心输出量的要求相匹配,则可在此状态下保持相对平稳而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机体对心输出量的要求增加,而心脏因每搏心输出量的相对不足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
小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心脏发育不全致心脏偏小,收缩力不强引起心排血量不足,肺换气不足,动静脉血氧差增大,组织相对缺氧,影响正常新陈代谢,致使机体免疫力低小,易发生肺部感染。当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全身组织缺氧明显,心脏供血不足,只能以增加心率来增加血液供给。此外,当机体受到精神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临床上出现心悸、胸闷、乏力、胸疼等症状。
三、诊断
1.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甚至晕厥;
2.X线显示心影小,心脏横径<12cm,心胸比值<40%;
3.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明显小于正常;
4.记录卧位与立位心电图时,心率变化>20次/min。
四、心电图表现
1.窦性心律的频率比正常人高,体位变化可引起心率的明显变化。心率的变化与心搏输出量较少和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
2.可伴有P波高尖,P电轴接近或大于+90°,但无肺、胸疾病及右心室肥厚的证据。肺型P波的产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小心脏的右心室对回心血量有一定的限制,使右心房压力负荷增大所致。
3.QRS波振幅偏低,Ⅰ、aVL、V5、V6的R波低于正常值。QRS电压偏小是由于心脏较小,产生的电动力也小;其次是心脏与胸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QRS电压降低。
4.出现逆钟向转位图形。
5.可有轻度ST-T改变,可能是合并有冠状动脉发育不全所引起。
五、治疗
小心脏综合征目前无特效治疗,主要为适度的增加体育锻炼和增加营养,可逐渐提高心肌的泵血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及搏出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等。儿童预后较好,中年以上者则应注意适当休息,减少大运动量活动及情绪激动,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甚至冠心病,须引起注意,予以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