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应依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者进步明确治疗方案。心律失常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和消除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其适应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符合电转复条件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第三节 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应依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者进步明确治疗方案。心律失常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和消除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针对原发病治疗并消除可纠正的诱因,如电解质紊乱、贫血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均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掌握用药指征,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其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及负性变力性、脏器毒性作用等。权衡利弊,在规范化方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三、心脏电复律

是指应用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同时除极,从而中断折返激动、抑制异位兴奋灶,使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通常是窦房结)的方法。其适应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符合电转复条件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四、置入型装置

对伴有临床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者,起搏器置入是最佳适应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起搏器的功能逐渐完善,新型起搏器如抗房颤起搏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等已应用于临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ICD的功能已发展为具备自动诊断心动过速、抗心动过速起搏、抗心动过缓起搏、低能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功能,而且同时具有除颤和改善心功能的第五代装置CRT-D也已应用于临床。

五、导管消融

通过置入到心腔内的电极导管,应用射频电流、冷冻、激光等致病灶局部心肌损伤或坏死,从而根治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射频电流,即射频消融(RFCA)。其适应证包括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房扑、部分房颤或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六、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在于切除、搁置、离断参与心动过速生成、维持与传播的组织,保存或改善心功能。它与射频消融治疗相互补充(如旁路位置深藏致RFCA失败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对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肌梗死后室速、长Q-T间期综合征等有一定疗效。

(刘仁光 徐兆龙 陈清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