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缓
传统上成人窦性心率的频率在60次/min以下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为45~59次/min,偶尔慢至40次/min。但近年来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min,尤其是男性,另外,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慢。如临床上心率低于40次/min,应怀疑伴有窦房2∶1传导阻滞。
(一)病因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生理因素有正常人安静睡眠时,部分高强度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病理性心动过缓则常见于中枢神经影响如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及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心得安、洋地黄、麻醉药等。
(二)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为(图27-3)
1.窦性P波频率在60次/min以下,一般为45~59次/min;小于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2.P-R间期正常或稍延长,每一个P波之后紧随一个正常的QRS波群;
3.Q-T间期相应延长,但校正后Q-Tc正常;
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或出现逸搏、干扰性房室脱节。
图27-3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呼吸性节律不齐,且易受心外神经张力的影响,如在情绪激动时心率增快,平卧及休息时则更为缓慢。
(三)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常需与下列情况鉴别
1. 2∶1窦房阻滞 2∶1窦房阻滞,心率成倍减少,例如窦性心率100次/min,出现2∶1窦房阻滞,心率50次/min,此时酷似窦性心动过缓。活动可使窦房传导比例发生改变。2∶1窦房阻滞消失以后,窦性心率成倍增加。Holter监测更有利于两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P'波重叠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TP'重叠的T波与其他T波形态比较表现为畸形或扭曲,仔细寻找未下传P'波是鉴别的关键。
3.右心房上部的房性逸搏心律 ①房性逸搏心律的P'形态和窦性P波有或多或少的差别,起搏点越是远离窦房结,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差别越大;而窦性心动过缓的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基本一致。②运动可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显著提高;运动使房性逸搏心律的频率增加不明显。
(四)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心率过于缓慢或同时并心脏病变,表现头晕、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甚或晕厥时,则给予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