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心率缓慢而规则
心率缓慢而规则,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合并2∶1窦房阻滞、窦性心律合并2∶1房室传导、房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扑合并4∶1以上房室传导、交替性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
一、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P波按顺序规律发生,P-R间期>0.12s,P波频率小于正常频率范围下限,12岁以上及成人<60次/min,8~12岁<65次/min,5~8岁<70次/min,3~5岁<80次/min,1~3岁<90次/min,6~12个月<120次/min,1~6个月<125次/min,8~30天<135次/min。对于成人窦性P波频率<60次/min,但一般不低于45次/min。在运动时或运用阻滞迷走神经方法,心率逐渐增加,然后逐渐恢复原有过缓频率,应与右心房上部逸搏心律鉴别。二度Ⅱ型窦房阻滞亦可出现上述心电图表现,运动和阻滞迷走神经方法可能使窦性频率突然加倍,可与窦性心动过缓鉴别。
二、窦性心律合并2∶1窦房阻滞
在同帧心电图记录中,出现长P-P间距是窦性频率的2倍,长P-P与长P-P间距一致。如遇窦性心律不齐,长P-P间距不得超过窦性心律不齐中最长P-P间距的2倍。
三、窦性心律合并2∶1房室传导
窦性心律合并2∶1房室传导心电图特征是缓慢而规则的QRS波群,但P波频率明显快于QRS波群,出现交替性P波及QRS波群脱落现象。2∶1房室传导阻滞很难鉴别是Ⅰ型还是Ⅱ型,以下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①刺激迷走神经法:迷走神经兴奋时,如传导阻滞加重,提示房室结水平的阻滞;如阻滞程度不变甚至减轻,则提示为希氏束或双侧束支阻滞。②阻滞迷走神经:如应用阿托品可增加心房频率和改善房室结传导,提示Ⅰ型;如阻滞反而加重提示Ⅱ型。在运用上述方法时,亦可能诱发出典型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而得以确诊。
四、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以上,心电图即可诊断为房性逸搏心律。房性逸搏心律的频率通常在50次/min左右。但在开始的几个逸搏周围,P'-R可以逐搏缩短,即温醒现象。有时房性逸搏起搏点在心房内不固定,可使P'波形态互有差异,P'-P'间期互不相等。
五、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房室交界性逸搏连续3次以上,频率常在25~60次/min,可有房室分离现象。
六、室性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以上,频率常在25~40次/min,匀齐或稍不齐,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波群与其前的P波无关,如有逆行P'波,则R-P-间期>0.20s(图57-8)。
图57-8 室逸搏心律
七、交替性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
交替性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类似室率缓慢规则心电图特征,其实在长R-R间距之间有一类似提前的窦性P波,P波之后均未跟随QRS波群,呈2∶1交替发生。鉴别方法呈加快心率,改变
原图形,而使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减少或消失。
八、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除出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f波之外,R-R间距规则,频率在60次/min以下,应考虑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图57-9)。
图57-9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